昌邑徐中立参创的《渤海走廊连环画丛书》引关注 |
他用画笔与革命英烈隔空对话 |
|
|
昌邑是一方铭刻着无数红色印记的热土,作为当地的知名画家、党员文艺工作者,昌邑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徐中立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通过手中的画笔弘扬红色文化。近日,由他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王春生共同创作的红色人物题材画作《渤海走廊连环画丛书》被山东省政协文史馆鉴选为“珍藏”成果,引发广泛关注。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伟丽 与英烈隔空对话,心怀敬意投入创作 2021年,时年60岁的徐中立受邀参加昌邑市委组织部编写的以红色人物为主题的《渤海走廊连环画丛书》画本创作,徐中立承接了《谍海英雄——卢志英》《组工楷模——徐迈》《电影巨匠——王滨》3册,其中,《谍海英雄——卢志英》是徐中立创作的首本画册,讲述的是党的杰出地下工作者卢志英烈士的事迹:1934年,卢志英与几名同志打入敌人内部,成功获取国民党围剿红军的“铁桶计划”,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发挥了重要作用,1947年遭叛徒出卖被捕,于1948年在南京解放前夜被国民党反动派活埋在南京雨花台。 卢志英的少年时代是在家乡原昌邑望仙埠度过的,对于徐中立来说,早年间昌邑的农村场景仍装在记忆里,这些画面对他来说并不陌生。在对照文字脚本构思画作的过程中,他发现其中涉及更多的是,卢志英作为党的地下工作者在西安、南京、上海等地开展工作的内容。为了寻找可供参考的实物资料,徐中立决定动身前往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实地探寻。“卢志英烈士的墓地排在显要位置,在驻足凝视烈士墓碑的那一刻,一种神圣感油然而生。”徐中立告诉记者,待在墓地半天的时间里,他仿佛与烈士进行了一场对话,之前那些介绍烈士事迹的简单文字突然就穿越时空形成画面,清晰地展现在自己面前。带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徐中立回到昌邑全力以赴投入到创作中。 既是画者又是导演,大量功夫在画外 徐中立所绘制的3本画册主要以中国画的形式展现。他认为,连环画创作不同于其他,需要艺术和绘画相结合,专业的绘画素养只是最基本的要求。为避免绘制成仅对照脚本依样塑形的图解文字样式,徐中立决定从塑造人物灵魂上下功夫。这背后,他做了大量的工作。 “画面创作应该像电影一样需要导演,一般地,我要先对应历史背景、片段故事等,对人物表情、形态的展现等予以构思调配。”徐中立说,下笔前,为力求最大限度实现文中所涉及的服装、道具等符合当时实际情况,他们一直是“全家总动员”,但即便是妻子、女儿一起帮着上网查找相关图片及影视资料,仍占去了他很多时间。 “大量功夫在画外。”徐中立表示,好在一旦确定了思路并具备画面条件,一些片段经常是一气呵成,而往往一有灵感,中途就不敢停下画笔,对他来说,作画至凌晨两三点是常态。
赓续红色基因,作品获社会高度认可 “连环画这种表现形式是一种时代产物,虽然在新时期经历了边缘化的境遇,但在大众心目中却有着深入的影响和永恒的魅力。”徐中立告诉记者,30年前,他曾尝试为清代昌邑名医黄元御画连环画,但由于年代太久远,且没找到相关实物资料参照,画了十几页后就无法进行下去。“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这3册连环画的完成也算是实现了当年的艺术夙愿。”徐中立表示。 让徐中立感到欣慰和自豪的是,《渤海走廊连环画丛书》完成后,由国家一级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并被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评为全国中小学生优秀课外读物一等奖,被省政协文史馆、潍坊市档案馆分别收藏,列入昌邑市党员干部党性教育教材、昌邑市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教材,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党史学习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赢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