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金科
民间传说,和珅与刘墉是一对老冤家,后世也留下了《刘墉戏和珅》等诸多传奇故事。但传说毕竟是传说,并不是历史本来面目。历史上的刘墉与和珅虽然不是同一路人,但他们之间并不是水火不相容,二人其实交往很频繁。 乾隆四十七年春,御史钱沣上疏弹劾山东巡抚国泰、布政使于易简。乾隆皇帝派尚书和珅及左都御史刘墉、工部右侍郎诺穆亲为钦差大臣,驰驿前往山东“秉公据实查办”,国泰、于易简最终认罪伏法。 在济南办案期间,是刘墉与和珅密切交往的一段时期。二人不止一次以诗文唱和,从和珅与刘墉的唱和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二人的微妙关系。 从和珅写给刘墉的诗中可知,和珅曾馈赠刘墉荷包、人参、伽香十八子手珠、手帖等物,刘墉也曾回赠和珅金刚经、端砚,和珅在诗中还与刘墉大谈佛法禅机。 和珅《奉使济南馈石庵总宪荷包人参戏赠二绝》诗云:“量宏从识能容物,无咎应占重括囊。脱颖会须由末见,中含妙义尽包藏。延龄岂藉灵苗力,粗健应知体不孱。自有鼎炉生造化,何须草木觅人间。”《济南差次石庵总宪见惠金刚经端砚题谢二绝》中说:“静唪金刚般若蜜,真谛妙义悟来新。就中得失君知未,现在即为过去因。赠我端溪片石洁,桂影波光池上结。水在澄潭月在天,此境可恬不可说。”《济南临别馈石庵总宪伽香十八子手珠手帕戏赠二绝》诗曰:“累累圆珠色味含,端持默坐静和南。赠君十八摩尼子,前后三三仔细参。紫陌纷纷扑面尘,刘郎曾否识前因?殷勤拂拭兜罗洁,莫使嚣氛到客巾。” 刘墉虽然与御史钱沣扳倒了与和珅关系不寻常的国泰,但刘墉在担任左都御史以及其他朝廷要职二十年间,从来没有弹劾过和珅本人,更没有与和珅反目。事实上,刘墉虽然负有清名,但他的功业和名望远不能和他父亲刘统勋相比。刘统勋担任左都御史时弹劾权臣张廷玉、纳亲,名动朝野。而刘墉素以聪明伶俐著闻,当年乾隆皇帝初见他,对他的印象就是“伶俐”,说白了就是圆滑。 乾隆皇帝晚年其实对刘墉并不欣赏,斥责刘墉为官模棱,当老好人。乾隆朝期间,刘墉始终未能入直军机处,他的大学士梦也是在嘉庆朝得以实现的。 对于乾隆皇帝宠幸、权倾朝野的和珅,圆滑世故、装糊涂的刘墉自然是不会去招惹的,他也奈何不了。但刘墉在官场上的威望、为官清廉的名声及家世影响,和珅也懒得去自找没趣。大多时候,这两位聪明绝顶的人物只是逢场作戏、相安无事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