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薛静 在奥特曼剧集的熏陶下,不少中小学生成为了奥特曼卡牌的忠实拥趸。一位被称为“卡王”的家长表示,“自儿子‘入坑’奥特曼卡以来,已经陆续花将近200万元用来抽卡”。而在北京朝阳某卡游旗舰店中,花费万元购卡的只能算一般爱好者,进店一次购卡千元的家长不在少数。 (据中新经纬) “你相信光吗?”这句台词一出,估计会引发广泛共鸣。奥特曼,这个“80后”“90后”“00后”共同的童年记忆,正在以另一种形式席卷“10后”的童年——让广大家长和学校老师都极为担忧的集“奥特曼卡”。 说起集卡,我们并不陌生。谁小时候没集过小浣熊卡?又有多少人对梁山108好汉的初始印象是因为一套印刷精美的卡片。集卡,是童年生活的一部分,交换分享卡片,因共同兴趣爱好带来的满足感,这些美好的情绪与放学后忙碌的小吃摊以及繁重的课业,一起构成了许多人模糊却难忘的年少记忆。 仅是如此的话,花点钱集卡,其实就跟买零食一样,并不值得说道。可现下,小学生们在集卡上花费的资金越来越大,尤其是奥特曼卡,甚至出现了花费200万元买卡的“卡王”。随手一搜,花费上万元甚至数十万元集卡的例子比比皆是。由于罕见卡极少,绝大部分都是普通卡,于是几元、十几元、几十元一包的普通卡就被随意扔进了垃圾箱,浪费程度令人痛心。 更让人担心的是,因集卡带来的虚荣、攀比等不正之风,正在越来越多的校园蔓延。卡片是明码标价的,某种程度上,卡片的数量和稀缺性体现了孩子的身价,手握一张罕见卡,无形之中就有了“社会地位”。渐渐地,“你有,我凭什么没有”“他有,他就是校园之王”这样的歪理成了孩子之间默认的规则。 想要罕见卡怎么办?当然是买的越多抽中的几率越大。于是乎,“砸钱买卡”成为必然。而“金钱能买一切、消费主义至上”的种子一旦埋下,无疑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还有的孩子为了买卡,不惜伸手偷钱。 我们总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与其视集卡为洪水猛兽谈之色变,不如借此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从小建立良好的社交心态,让他们真正明白:好的兴趣爱好可以带来快乐,但是砸钱集卡,不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