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首个自然资源区域性法治文化集群亮相 |
边逛禹王湿地边学知识 不虚此行 |
|
|
|
学生们在志愿者的讲解下,了解野生动物多样性相关知识。 通讯员 刘明波 |
|

|
|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春晖 通讯员 唐守信 仇刚 为深入打造“鸢飞鱼跃·法润自然”法治文化品牌,让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入脑入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国家级湿地公园禹王湿地附近区域创新打造了全市首个以保护湿地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为主要内容,集“公园”“教室”“基地”“大院”“专区”五位一体的自然资源区域性法治文化集群,目前已经向公众开放。 集群由五个部分组成 禹王湿地自然资源区域性法治文化集群,由禹王湿地“自然资源主题日法治文化公园”和“自然资源法治文化宣教室”、邵吕店村“法治文化大院”、肖家营小学“法治文化实践基地”、高里自然资源和规划所“法治宣传专区”五个部分组成。 8月8日,记者在位于禹王湿地的“自然资源主题日法治文化公园”内看到,这里展示了“世界地球日”“世界湿地日”“全国土地日”等9个自然资源领域重要的主题日有关内容,以及《土地管理法》《湿地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20部法律法规。采取主题日“大板块”和法律法规“小地标”相呼应的方式进行展示,在每个主题日大板块对应位置设置2-3个小地标。每个小地标上还设置了二维码,市民通过手机“扫一扫”,即可了解法律法规的详细内容。 “自然资源法治文化宣教室”依托禹王湿地宣教馆打造而成,针对湿地特点,围绕“保护生物多样性”“湿地保护”主题,共设置了主题、生物多样性和湿地保护三个板块。以课堂的形式进行设置,能一次容纳36人,是集法治文化宣传、志愿服务、科普宣教为一体的多功能宣教实践基地。 禹王湿地所处的中心村邵吕店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依托村委成功打造了“自然资源法治文化大院”。这里分为标识区、主题墙和普法专区三部分,通过通俗易懂的解读、图文并茂的释义、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和法治浸润,进一步强化村民保护湿地、爱护自然的意识,共建生态文明的美丽乡村。 位于寒亭区高里街道肖家营村西侧的肖家营小学设有专门的“自然资源法治文化实践基地”,设置了“节约粮食保护耕地”“国家版图知识”“野生动植物保护”等5个板块和“守护蓝天精灵”1个专区,倡导学生们争当呵护自然资源的小卫士。 位于寒亭区高里街道南孙社区的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寒亭分局高里所内,打造了“法治宣传专区”,以贴近广大群众关注的耕地红线、非法乱占耕地等内容,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
观鸟护鸟,孩子们长见识 在禹王湿地,经常有很多市民前来观鸟、游玩。暑假期间,更是有很多市民特意带孩子前来参加实践活动,增长见识。如今,这处区域性自然资源法治文化集群投用,更是给市民,尤其是学生们打造了一处深入了解自然资源保护知识的好平台。 潍坊道合公益中心、潍坊野鸟会志愿者王娟娟说,最近一段时间,他们已经组织了几次来禹王湿地的观鸟活动,一大批观鸟爱好者和他们的孩子一起参加。以往他们的活动以观鸟为主,但自从这里打造了法治文化公园、宣教室等场所后,活动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既可以“实践”,又能够普及理论知识和法律知识,潜移默化中就让市民增长了自然资源保护知识,效果非常好。 家住奎文区虞河生活城小区的市民刘女士带着孩子来游玩,连连称赞这里打造得好。刘女士说,这里有各种各样栩栩如生的鸟类标本和鸟类图片,近距离观看后,更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对鸟儿的了解欲望。而且,这里还有专门的法治宣传栏,能观看法治文化宣传动画,孩子在无形中就能够了解一些保护湿地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常识,不虚此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