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虽然已过立秋节气,但暑热仍未退散。8月9日,记者走访发现,由于前几天连日酷暑闷热,我市各大医院急诊科收治多例中暑市民。在此,专家提醒广大市民,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作业、运动或训练,应及时补水,谨防中暑。一旦身体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到阴凉处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医。 8月2日,36岁的刘先生在昌乐县某工地工作时突然晕倒,全身大汗,并且四肢抽搐。见状,他的工友们立即拨打了昌乐县人民医院的急救电话。 昌乐县人民医院院前急救人员赶到现场后,发现刘先生呼吸、心跳都有,但意识丧失,皮肤温度非常高。经了解,刘先生之前身体非常健康,出现这种症状还是第一次。 昌乐县人民医院院前急救人员张晓鹏回忆道:“我用手去触摸他,是一种灼烧的感觉,凭借多年的救治经验,我第一反应是他中暑了。”经测量,刘先生的体温为41℃,呼吸急促,心跳达到130次/分。 医护人员立即将刘先生转运到车上,同时解开他的衣扣,车内温度降到最低,静滴生理盐水,监护状态下送往医院。由于病情危重,刘先生入院后即刻收住急诊重症监护室,给予冰袋、冰毯、灌注冰盐水降温、输液等急救措施。经过6个小时的急救,刘先生终于清醒过来,体温逐渐降至37.5℃。 对此,昌乐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张跃国提醒,中暑常见的发病原因是环境温度大于32℃,湿度超过60%的情况下,重体力劳动或者发热性疾病引起身体产热增加,或者是在湿度比较大,身体肥胖又穿透气不良衣服的患者,出现散热障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作业、运动或训练的人,或是室温比较高而没有空调的年老体弱、肥胖、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要特别小心中暑。此外,市民要养成关注天气预报的习惯,遇到高温高湿天气,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停留在户外,做好户外防护的同时,及时补水,一旦出现发热、头晕、恶心、呼吸心跳加快等症状时,要暂停工作,到阴凉处休息。如果症状不见好转并且加重,要及时就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千万不能大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