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娓娓道来 俱是情味 |
——读《芍药摇晚风——王祥夫散文精选集》 |
|
□路来森 《芍药摇晚风——王祥夫散文精选集》,真是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全书共分五辑,内容大略涉及:书画笔墨、美食美味、怀人记事、日常风物、草木虫鱼等。 但不管写什么,王祥夫的散文总体特点是:自然、醇厚、真情、隽永。信手拈来,不刻意为文,他的文章是从生活中、从性情中、从思想中流淌出来的。故尔,其文无雕琢之印痕,却有余音绕梁之韵致。 作家写美食,我最不喜那些专写山珍海味,或者异国美食的文章,我觉得,那不是写给读者看的,有藉此显摆的味道。而好的美食文章,就是应当从身边的美食写起,就是要写那些寻常美食,把寻常美食写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致,那才是好的美食文章。王祥夫先生的美食文章,所谈之冻梨、老油条、清粥、白饭、花生、瓜子、豆腐等等,俱是寻常美食,真是“百姓”极了,但先生却谈得齿颊生香,妙趣横生,最重要的是,谈出了自己的美味体验。“粮食的白吃,是真能品出粮食的本味。”“只煮一盘饺子,再加二两酒,其实这才真是会吃饭的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真是十分地讨厌饭局,一堆人,团团坐,吃许多菜喝许多酒,纷纷说许多过时的废话,真是浪费时间。”美食美味的叙谈中,吃出滋味,更吃出情味和个人的独特感受。 日常生活总是“琐碎”当家,琐碎的物件、琐碎的风物、琐碎的事情、琐碎的日常,而这些都成了王祥夫先生的笔下题材。 他写日常琐事、琐物,真是琐碎,信手从身边拾起,是郁郁的生活气息,是款款的人情世味。那些琐碎,尽在其笔下生辉、生趣。如《妆点》一文,看题目,人们大多想到的是女人的涂脂抹粉,而王祥夫先生写的却是家里阿姨特殊的“妆点”:在额头上拔火罐的烙印,将黄瓜片贴于额头的美容,简简单单的事,却很风情,很有时代感、地域感。 读书,永远是读书人热衷于谈论的一个话题,王祥夫先生亦不例外。他谈自己的爱书,谈自己的借书,谈自己的读书。 小时候的王祥夫,新书到手后第一件事就是给书包书皮,这个过程是极美的享受:“(牛皮纸)用手折动的时候发出的响声,比数钞票的声音还要亮。”借书,读书人所不愿也,王祥夫说:“从小到大,要想让鄙人恐慌,就是登门找鄙人借书”,不想借,如何托词?他的办法是问:“有向猎人借猎枪的吗?” 谈读书,王祥夫说他“从小到大,除了生病,鄙人就不知道不读书该怎么打发这一天的时光”,而像“《红楼梦》和《金瓶梅》,《牡丹亭》和《西厢记》,我要求自己每年读它一次”。可谓读书勤矣,多矣,专深矣。 记人,能见被记人物之性情,亦能见作者之真性情,因为记人,必定得有个人感情的投入。先生怀师,可谓一往情深,但其情,不在“大水漫灌”,而在于用最简约的笔法,寥寥数语,表现人物性格、情怀,也传达自己的知己之意,和感恩、感怀之情。写画家吴先生,在前文记叙两人交往的基础上,文章最后写道:“直到现在,我还想着什么时候能和先生一起去看山,在夜里,在皎皎的月光下,去看那无人再能领略的山。何时与先生一起去看山?”话语简单平实,可是,深情却就蕴藏其中。我推想,先生写完这个结尾后,或许会禁不住潸然泪下…… 全书最喜欢第一部分“墨香如仪”。这一部分的特点是:墨气足,文气足,玩气足。墨气,是一种淋漓的墨香气;文气,是一种古雅的文人气;玩气,玩的则是书墨情趣。这一部分也最能见出王祥夫文人的真风雅。谈花笺,他说:“我的朋友里,燕召喜做笺,他手制的小笺淡然好看,他拿几张给我,我在那张一瓶一花的小笺上补一苍蝇,晴窗明几,笔砚清洁,我忽然就觉得自己已经回到了民国。”真是纸香、墨香,情愈香,轻补一笔,先生的文人雅趣却彰显得饱满淋漓矣。 散文的好,就在于有生活,有真情,有知识,有情趣。王祥夫先生的散文,可谓四美并焉。也唯有如此才隽永——咀嚼生香,生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