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望海听风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评论

第03版
相约盛会
 
标题导航
刘仞千与《临朐续志》
重识茶叶山
品茗
心有灵犀
2022年08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仞千与《临朐续志》



□王振千
  临朐县现存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县志,有《嘉靖临朐县志》,《康熙临朐县志》《光绪临朐县志》和《光绪临朐县乡土志》,以及《临朐续志》。这五部地方志中所修时间最短、水平最高、所列篇目更精确、涵盖内容更为丰富、对后来最有参考价值的当数《临朐续志》,说到《临朐续志》,不能不提总纂者刘仞千。
  刘仞千(1889-1945年),名子鸿,字仞千,临朐县蒋家河村人。他自幼聪颖好学,熟读四书、五经等,而且琴棋书画无所不通。青年时跟从族兄在村里开药铺,他把脉开中药方,影响很广。中年继续求学,毕业于上海政法学院,曾任浙江省钱塘县帮审,后弃官返里,任临朐县立高等小学国文教员、县府第五科科员、县参议员等职。
  1912年,刘仞千竭力倡办朐阳诗社,大力宣传爱国思想并积极组织纂稿、刊印。1934年秋,刘仞千奉命总纂《临朐续志》。他接任后,即组织有关人员编制预算,制定章程。
  之后他又写信给好友省立图书馆馆长王献唐,咨询省内哪部县志体例最完备、最有参考价值。从回信中得知潍县陈鹤侪、丁锡田二位正在忙修《潍县志》后,刘仞千急函二人,商讨“断限”“体裁”等问题。陈、丁二人即回复长信,历陈志书源流及应遵循之原则,刘仞千阅读二人回复后大受启发。在参考资料很少的情况下,即拟出凡例、目录,付印后分发县内各部门征求意见和建议,并复奉寄潍县陈、丁二人审阅、指导,最后呈交县政府签署后转呈省政府核签。
  撰写过程中,刘仞千专心致志,兢兢业业,废寝忘食,用他自己的话说:“饮食溲遗,尝嫌枉縻时。”为编好续志,他和马康侯等5名分纂,与谭功臣、赵俊卿、王荫亭、韩琢亭、谭绍文、刘次符、李峰三、崔慎斋等各区20余位采访员通力合作,昼夜无闲,苦心采撰,仅用了四个月时间便修完此志。
  1935年1月初,《临朐续志》由青岛俊德昌南纸印局刻印问世。印成后刘仞千感慨万千,于1月17日感赋一首:“把卷欣然忆旧情,挺身文献作于城。深知四月难为事,竟许千秋浪得名。蓄意装潢求古雅,匠心体例费经营。试探旧志从头较,优劣一听月旦评。”续志体例有突破,篇目有发展,记述食货、选举、方言等颇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临朐续志》计有二十二卷,十册,四孔线装,右翻,每页内容从右往左,竖排,外配蓝色五折书套,每册封面印有当时邑内书法名人、该志事务员高海青题写的《临朐续志》四字志名。各卷又分为记、表、略、传四大部分,共10余万言。此乃仿效史书的撰写方法,但志中记,如《大事记》《杂记》则与史书不同。志中的略,始源于《七略》,仿其列了《十一略》,各部分都有序。
  《临朐续志》较为详细地记载了临朐的县情和历史,可贵的是卷十八为《方言略》,其中提到的“四录四不录”取舍标准新颖独到。四录为:一是虽为通语而其字罕见者录之;二是本为古字古义而独行于一方者录之;三是恒用之语,虽为《尔雅》《说文解字》《方言》所无,而其字已载于各韵书者,择要录之;四是数字缀成之短语,虽不见于典籍,而其流行于一方,亦择意味隽永者录之。四不录为:一是典籍雅文,都市通语,其意义可直解者,安用博引;二是故属于普通官话不录;三是一方之言,古无考者不录;四是新造之俗字不录。查阅其他志书,方言是有入志的,入志如何取舍,标准不一。《临朐续志》有比较完整的取舍标准,这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对后世修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也是对临朐文化的一大贡献。
  刘仞千后来归里闲居。1945年,他在原籍病故,享年56岁。他除编篡《临朐续志》外,还写过大量诗文稿,可惜除少有散存外,其余皆失。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