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潍坊新闻·城事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救妹妹,16岁少女决定捐骨髓
县市区调整科级干部需报告审核
2011年09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救妹妹,16岁少女决定捐骨髓
  马海云在病床边照顾患有白血病的妹妹马海琴。



◎妹妹查出白血病,姐姐马海云向社会发出求助信 ◎父亲多年前病故,小姐妹利用暑假打工贴补家用
  安丘市石埠子镇套子村12岁的马海琴今年夏天查出患有白血病,她16岁的姐姐马海云8月25日写下一封“我要救我妹妹”的求助信,表示愿献出自己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为妹妹马海琴治病。8月31日,套子村村民、安丘市慈善总会、安丘市慈善义工组织、潍坊市慈善总会等众多爱心人士,来到市人民医院血液科,向这对姐妹提供帮助。
  12岁少女突发白血病
  “那一天毫无征兆,上小学五年级的妹妹马海琴和我正在一家食品加工厂打工,早上六点多钟,妹妹突然晕倒。此后,没想到仅仅两天,她就被查出患有白血病。”马海云说。
  8月31日下午3时许,在市人民医院血液科病房里,记者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马海琴。马海云今年16岁,妹妹马海琴12岁,是安丘市石埠子镇套子村村民。1999年底,马海云的父亲辗转到潍坊、济南等地的大医院就医,最终被确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很快转化为尿毒症,经过6年的治疗、透析,最终在家庭负债10万多元的情况下,马海云的父亲离世。
  从那以后,马海云的母亲孙爱霞就靠种地及打零工维持家用。由于孙爱霞双眼视力有问题,一着急上火,左眼就会几乎看不到东西。加上要照顾孩子,因此没有外出打工,只能平时种地闲时在村里打点零工。多年来,她坚持偿还为丈夫治病时欠下的10多万元债务,伺候着两个女儿,生活相当困难,当地村委给她们一家申请了低保救助金。马海云为了不让家庭负担太重,2010年7月,她选择考入了安丘市职业中专,学习数控专业,希望早些走上工作岗位。
  今年暑假,马海云姐妹俩在附近食品加工厂打工。可谁想,7月19日早上6时许,妹妹马海琴突然晕倒在地,牙关紧闭,面色苍白。7月21日,经潍坊市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立即住院治疗。从那以后,马海云就一直陪伴在妹妹身边,住院一个多月时间就花去3万多元,目前还欠医院1万多元。
  面对高额的费用,马海云的妈妈整天在医院里哭泣。马海云的爷爷奶奶本来生活就不宽裕,为给孙女治病,两位老人借到了300元,便再也拿不出一分钱。
姐妹俩连年暑假打工
  由于家境贫寒,马海云经常和妹妹利用暑假时间到附近一家食品加工厂打工,她们的工作是剥葡萄皮,需要用镊子把葡萄的外皮和种子剥掉。记者问马海云是否会影响双手,她小心翼翼地给记者看她的手,虽然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干活了,但手指上的蜕皮,依然能够看到。
  马海云说,她和妹妹剥葡萄皮,每天每人可以赚到20元钱。从早上5时许起床,5时10分到工厂上班,多数时候不吃早饭,一直干到中午12时,午饭时间,马海云和妹妹就买1元钱的馒头,就着从家里带来的黄瓜咸菜。下午从12时30分干到6时30分。一天下来,姐妹俩可以赚40元钱。这活姐妹俩已经至少干了四个暑假。
  马海云说,记忆中最快乐的时刻,就是和妹妹一起将暑假打工攒下的钱交给妈妈的时候。
爱心人士展开救助
  为此,妹妹被诊断出患有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之后,马海云在病房里天天陪伴妹妹。经过一个多月的思考,8月25日,马海云写下了一封求助信。在信中,马海云说:“为了挽救身患重病生命垂危年仅12岁的妹妹马海琴,我决定放弃学业,并献出自己的骨髓(造血干细胞),为了那大笔不可预知的高额医疗费用,我愿向社会献出我身上任何一个器官,用于救我妹妹的医药费。”
  记者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移植,必须进行严格的筛选、配型,要达到一致方可进行手术。马海云姐妹俩的当务之急,是要进行造血干细胞配型。至于马海云所说要捐献自己的器官,这种器官捐献行为更是受到法律限制,有严格的捐赠程序。
  8月31日下午,记者跟随得知马海云家庭遭遇的爱心人士来到市人民医院,这些爱心人士已通过多种方式对马海琴进行援助。当天,潍坊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来到医院,为马海云的妹妹捐款2万元;安丘市民政局副局长李国花带来了2000元善款;安丘市石埠子镇套子村支书齐希英,带着全村800父老乡亲的8350元善款,也赶到了医院,把钱交到了马海云妈妈手中。
  安丘市慈善义工协会常务副会长翟立山告诉记者,此前,该义工组织曾经多次为贫困人群募捐。得知马海云妹妹的病情和她们这个贫困家庭的情况,翟立山表示回到安丘后,会立即着手组织募捐义演、书画义卖等活动,为马海琴筹集善款。
  关于捐献骨髓的问题,马海云告诉记者:“目前,医院说我们最好要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光费用就要40万元,我们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挽救妹妹12岁的年轻生命。”     文/图 本报记者 臧岳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