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推动文化大发展
 
标题导航
逃回“北上广”是在逃避什么
若是维权渠道畅通,何来自虐式维权
每天补三元实实在在的温暖
2011年10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逃回“北上广”是在逃避什么



    刘超
  逃回“北上广”里包含了太多的悲情和无奈,而即使城市再大,它的容量也有限,容纳不了太多逃回来的人。这就有两个问题不得不解决:一是让在大城市生活的人更轻松、便利。二是让在中小城市生活的人更惬意。
  近期,逃回“北上广”的话题引发了新一轮热议。“逃离”又“逃回”,在一线城市工作过的人,虽然面临着买房压力、户口歧视等,但二、三线城市也绝非世外桃源,不少人无法适应城市间的巨大落差。一些人回到小城市工作,却发现自己并不适应,因为在一个熟人社会,做事更要讲关系、论人情,发展或许更难,价值观的冲突或许更大。
            (本报今日A19版)
  电影中的大城市,处处是高楼大厦,满眼是灯红酒绿,遍地是黄金,于是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拿起行李匆匆地奔向了他们想象中的天堂。等来到这里打拼之后才发现,原来这里虽然高楼林立,但并没有属于他们的一个房间;疲惫的身躯也无暇欣赏满眼的灯红酒绿;听起来还算是比较多的工资,每到月底却是剩不下几张。
  这样的日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疲惫了、梦也醒了,于是想到了节奏缓慢、房价相对低廉的二、三线城市,这里成了他们想象中的“世外桃源”,身心疲惫不堪后想去寻找的“避风港”。
  可逃回到二三线城市才发现,这里不但节奏慢的让自己心慌,而且办事还得讲关系、论人情。在这里生活,依然看不到未来,找不到归宿,生活更难惬意。权衡利弊之后,还是逃回“北上广”吧,最起码在那里还充实,就如26岁的曾静所说:“工作虽然辛苦,但不会像以前一样心烦意乱。”
  可逃来逃去,身累了、心累了,可何处才是他们梦中的“桃源”?
  逃回“北上广”里包含了太多的悲情和无奈,而即使城市再大,它的容量也有限,容纳不了太多逃回来的人。这就使我们不得不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让在大城市生活的人更轻松、便利。大城市需打破户籍壁垒,拓宽社会保障服务体系,让住房、交通、医疗、教育、文化等社会福利阳光照耀到外来打工者,让他们感受到认同感,这样,生活才会充满希望,外来者才能踏实地安居乐业,社会的发展才能和谐。
  二是让在中小城市生活的人更惬意。记得去年珠三角用工荒时期,曾有一些二三线城市借机开出许多优惠条件,吸引外出打工者回家乡创业,可见一些二三线城市的人才缺口还是很大的。逃回“北上广”的现象给这些城市提了个醒:不但要开出优惠条件将人才吸引回来,更重要的是考虑怎样留住他们。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创业和就业机会,搭建一个实现他们梦想的舞台,这无疑会让逃出“北上广”的人不再想逃回去。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