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法制晚报》报道 11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从上月的6.1%下降0.6个百分点达到5.5%。这是自8月份创下6.5%新高后,连续三个月下跌。对于10月份CPI,业内专家认为符合增长预期,有助于减轻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加上未来两个月翘尾因素将逐步归零,预计四季度物价涨幅将进一步下降。 进入10月份,食品价格整体回落态势明显。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10月食品价格环比下跌0.2%。近期部分农产品价格也出现暴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通胀压力。以农产品主要产地山东为例,根据山东省农业厅对35种蔬菜价格的监测,10月24日-30日当周,山东蔬菜批发均价为2.39元/公斤,连续第4周下跌,同比下跌92.08%,生姜、大蒜同比跌幅也超七成,去年一度在农产品市场称雄的“姜你军”“蒜你狠”风光不再。 此外,由于周期性因素,供给不足,今年5月份以来,猪肉价格持续攀升,并成为CPI高企的主要推手。不过,目前猪肉价格已经出现回稳迹象。 根据9日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以看出,食品类价格仍然是影响CPI的主力,食品同比上涨11.9%,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3.62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又是食品价格的重点,影响CPI上涨约1.12个百分点。 据测算,在10月份5.5%的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近1.5个百分点,今年新涨价因素约为4.04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分析称,CPI同比已经连续三个月出现回落,表明前期物价调控政策已经逐步起效。他认为,部分食品价格涨幅开始回落,物价快速上涨的压力已经有所减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调,有助于减轻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加上未来两个月翘尾因素将逐步归零,预计四季度物价涨幅将进一步下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