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制订国标也需一套国标来规范
毁麦种苹果结出一堆苦果
送环卫工出国考察不如提高其待遇
2011年11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毁麦种苹果结出一堆苦果



  于静 

  眼下正是小麦越冬期,而在甘肃宁县米桥乡,当地政府却动用机械将农民地里的麦苗铲掉,要求村民改种苹果,说这是政策。令人遗憾的是,这是一个只管种,不管收的政策,虽然该乡从2005年就组织村民统一种苹果,但因为村民不懂苹果管理,又没技术人员指导,很多苹果树都是“种了死,死了补”,至今未见收益。  (11月27日央视《焦点访谈》)
  年年种,年年死,死了再补,补了又死,宁县米桥乡对苹果的这份执着,丝毫不逊于陕西白水县耗资千万元请明星代言苹果的大手笔。
  笔者老家既种麦子,又种苹果,在此,不妨先将二者在价格上做一个比较。苹果这两年行情不错,一级红富士苹果收购价每斤稳定在3元左右,次点的也在每斤2元以上。而在由发改委公布的《201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中,白小麦每市斤0.95元,红小麦和混合小麦每市斤0.93元。
  单从价格上看,苹果的甜完全盖住了麦子的香,乡政府毁麦种苹果的行为似乎完全是在为民惠农。然而,看看地头残留的那些绿油油的麦苗,看着那些“种了死,死了补”的苹果树,心头的疑问怎么也挥之不去——当地政府这种只管种,不管收,对苹果一刀切,对小麦连根拔的极端做法,到底是为民还是坑民?惠农还是伤农?
  引导农民改变单一种植结构,发展经济作物种植无可厚非,在这个过程中,切忌脑袋发热,脱离实际。
  农产品本身就受时令天气的影响,有大小年之分,而苹果、大蒜、生姜之类经济作物已经完全融入了市场机制,价格更是飘忽不定。像苹果价格,也就是近两年飙升,前几年笔者老家的果农也曾因为果贱而砍树种粮。作为地方政府,不能只看见果农获利、菜农赚钱,更要看到这其中的风险。像米桥乡这样为了种苹果,不惜毁掉来年就可以收割入库的麦子的做法,乃典型的急功近利,只看到了人吃肉,不见人遭罪。
  另外,种地也是一门学问,不是把种子洒在地里就可以回家等着吃大米,或者是在地里挖个坑栽上树苗,又大又红的苹果就会自动挂满枝头那么简单。比如种苹果,从栽下树苗到长出苹果,一般要等三到五年,铲掉长势正好的麦子种苹果,在苹果没有变成人民币之前,让农民吃什么,喝什么,靠什么生活?
  可见,苹果虽甜,苹果之乡的帽子可不是随意批发的,决策者脑袋太大,或者太热,皆戴之不适。现如今,麦子铲了,一年的希望没了,苹果树倒是种上了,但是这种种树时“不择手段”,种完后不管不问的做法,已经完全走入歧途,即使种再多的苹果树,最后结出的也是一堆苦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