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另类“潜伏”啥时才能演完
所谓“紧缺聘用”只是新型萝卜招聘
“雷语”背后是“官念”跑偏
“赠品可折现”恐怕难实现
如此“最后一课”值得称道
十数万家长信息何以被打包出售
2012年01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所谓“紧缺聘用”只是新型萝卜招聘
张枫逸



  近日,有爆料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考中,16名未参加考试的考生却被最终录取,被称为“隐形考生”“空降考生”。乌兰察布官方回应称是简化手续和工作不细致使民众产生了误会,其中10名考生属于“紧缺专业岗位直接聘用人员”。      (本报今日A21版)
  乍一看,“紧缺聘用”颇有些“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味道,但却经不起公众的追问:首先,医院、中学和商务局等社会公认的好单位,也在这批“紧缺专业”的范围内。在就业难的背景下,这些岗位本应是考生趋之若鹜,居然连续招不到工作人员,实在匪夷所思。其次,招聘工作方案中,只有“211”毕业生免试和公开招考两个录取方案,并没有标明紧缺专业岗位可以直接招聘。所谓的“紧缺聘用”师出无名,涉嫌暗箱操作,难以令人信服。  
  去年,中组部和人社部曾公布曝光了五大事业单位违规招聘案例,包括“内部招聘”“人情招聘”“萝卜招聘”等。如今的“紧缺聘用”只不过是违规招聘的一个新马甲。它打着“求贤若渴”的幌子,使话语权完全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哪些岗位属于紧缺专业,哪些人可以紧缺聘用,都是自己说了算。  
  虽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万变不离“萝卜招聘”的本质。事业单位缘何成为违规招聘的重灾区,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一是事业单位招考制度尚不规范,存在权力寻租空间。与公务员单位“玻璃房子里的竞争”选拔模式不同,事业单位由于更强调公共服务的专业技术性,往往须根据岗位需要选用人才,很难像公务员考试一样“一把尺子量人”。这就要求落实事业单位用人的自主权。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让权力寻租、利益输送有了可趁之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旭涛表示,多年来,这种用人自主权在一些基层单位被异化为“内部人控制”,给了权力寻租者违规违纪以操作空间。  
  二是体制监督不力,导致违规风险过低。从网曝温州公管处9年吸纳领导亲属33人,到近期的乒乓招聘、篮球招聘,几乎每起萝卜招聘事件都是沿着“网友爆料——媒体曝光——部门调查——处理问责”的轨迹发展。这固然体现了舆论监督在守望社会公正上的巨大作用,但公众和媒体曝光越是成为揭露违规招聘的主要手段,也越折射出体制监督的孱弱。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无论萝卜招聘怎样换马甲,只要我们扎紧制度的篱笆,就不难识破其真实面目。眼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公开征求意见已经完成,如何汲取坊间民意和公众智慧,在公开招聘的环节及程序设置上更加科学合理,值得期待。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