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让“恶意欠薪入刑”势头更猛些
“七成人不愿回家”是个伪命题
春晚,拥抱民意才能赢得敬意
电视主持人请注意言论底线
2012年01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七成人不愿回家”是个伪命题
江德斌



  春节临近,是否回家过年又让“恐归族”开始纠结。民政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对北京、上海等六大城市人群进行过年回家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近70%的受访者表示“为春节回家而烦恼”,烦恼集中在车票、人情消费压力、路途遥远等客观因素上。其中经济和婚姻问题仍为主因。    (1月15日《北京晨报》)
  所谓的“恐归族”一直存在着,每到节假日,特别是国庆、春节这种长假期,都会产生大量的“恐归族”。而他们之所以“害怕”回家,或者说为回家的事而“烦恼”,因个人情况而原因各不相同。凡是体验过拥挤不堪的春运的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恐归,但是对于游子来讲,想回家的心情却有共性,即是思乡情切。
  因此,明明是近七成的被调查者“为春节回家而烦恼”,但在网络转载的标题中,却被断章取义,改为“七成人不愿回家”。可见,这又是一个“标题党”式的新闻,扭曲了调查结果,所谓的“七成人不愿回家”只是个伪命题。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到,为回家而烦恼的人,主要是因为车票难买、家庭或感情因素、春节消费等情况,可见其是集中在“烦恼”而非“不回”。否则的话,如何解释春运期间的汹涌人潮?
  公众不必对“七成人不愿回家”的调查结论太过敏感,在没有看到相关调查范围、调查问题、抽样结果等调查数据之前,很难判断此项调查是否科学,是否存在人为捏造的情况。如果有心观察的话,类似的调查报告还有很多,“七成人”怎样的结论也随处可见。比如“七成人相信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七成人洗手姿势不正确”“七成人留学是为增强竞争力”“七成人对食品没有安全感”“外来务工者中七成人打算春节返乡”等等,如此缺乏精确数据支撑,含糊不清的调查结论,怎能让人信服!
  调查本来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真实有效的调查数据是调查报告的基石,即便是针对同样的调查内容,如果统计模式、抽样标准、问题设计方案等不同,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更何况,在我们这里,由于缺乏严格监督和透明机制,伪造调查数据、扭曲调查结论的事情常有发生。公众对于各种调查结果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相信,要秉持怀疑的眼光去看,而对于某些明显违背常识的调查,不妨一笑而过。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