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人物
 
标题导航
民生工程不是做给“上面”看的
“鹰爸”的教育模式不可盲目复制
老虎围攻游客敲响景区安全警钟
2012年02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生工程不是做给“上面”看的
徐炳涛



  民生工程成了让民生气的工程,忽视现实、违背规律及盲目求大都是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畸形的政绩观在作祟。民生工程,顾名思义,出发点与落脚点都该是民众的生产生活,然而某些地方官员却把它当成“政绩速成器”,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政绩,一切都是做给“上面”看的。

  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目前正在全力打造一项“天字号项目”。该项目计划投资61.3亿元、计划建设2.4万栋温室大棚。当地政府将其定性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民生工程”,然而当地部分群众认为这是“败家工程”——先期建设的38栋实验大棚已经撂荒损坏,后来建设的6000栋大棚因为取暖成本太高、土壤不适合种蔬菜而无人问津,也只有不足200栋在投入使用,还是“给领导参观用的”。         (本报今日A23版)
  一项民生工程衍生出截然相反的官民解读,在上级部门未做表态之前,孰是孰非不好妄下结论,这里不妨用事实来说话:1330万元建设的38栋实验大棚已经撂荒损坏,后来建设的6000栋大棚只有不足200栋在投入使用,新建的两处砖瓦窑未投产即马上拆毁,上百万元的别墅当“种子商店”……巨资在打水漂,百姓没得到实惠,究竟算不算败家,相信公众自有评判。
  民生工程成了让民生气的工程,背后的原因值得探讨。有论者认为是领导干部脱离实际、好大喜功造成的。有事实为证:林甸县地处高寒地带,发展大棚生产首先得解决冬季取暖问题,但大棚建起来了,供暖却正在研究中,无论燃煤还是烧秸秆成本都太高,农户赔了本都不愿再搞下去;基地所在土壤为盐碱地,当地农户称“只能长庄稼,不能长蔬菜”,连农业专家也表示种植蔬菜“有难度”;在项目立项之初,时任林甸县委书记崔莹就确定了基调:“这个项目可行,但规模小了不行。”
  由此观之,当地在规划这个“天字号项目”时,确实存在忽视现实、违背规律及盲目求大的毛病,沉浸于勾勒“纸上宏图”却没有耐心研究脚下的土地,以致虎头蛇尾未兴已废。
  不过转念一想,这些弊端果真是当地为政者无法避免的吗?须知,官员的智商从来都不低,丰富的执政经验更非我们这些惯于指手画脚的普通百姓可比;还须知,这些都是经济发展中的老问题,屡纠屡犯从不鲜见,林甸县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不太突出的典型——规模远超61.3亿元的“败家工程”早已不胜枚举。
  前车之辙,后车不看,究其根源恐怕还是畸形的政绩观在作祟。换句话说,这些地方搞民生工程的初衷有问题。民生工程,顾名思义,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出发点与落脚点都该是民众的生产生活,然而某些地方官员却把它当成“政绩速成器”,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政绩,一切都是做给“上面”看的。如此一来,规划论证中难免忽略实际,行动过程中难免急于求成。能上马的项目要上,不能上马的项目也要上;能做大的项目要做大,不能做大的项目也要做大;能推广的项目要推广,不能推广的项目也要推广。林甸县那200栋勉强维持运营的蔬菜大棚为此做了最好的注脚——给领导参观用的。
  官员谋求政绩并没有错,而且也是理所应当的,但政绩观却有对错之分。有的人为了政绩而谋求政绩,有的人造福一方而获得政绩,哪条路更宽阔并非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号。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