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潍坊两会特别报道

第03版
潍坊两会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为何不能接纳 “污点英雄”
“禁止组织未成年人救火”是理性回归
回赠人民币不只是孩子的尴尬
2012年02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禁止组织未成年人救火”是理性回归
羽人三



  近日,辽宁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的《辽宁省消防条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火灾扑救。据悉,该条例将于2012年3月1日起开始实行。        (本报今日A22版)
  令人欣慰的是,这次面对《辽宁省消防条例》禁止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火灾扑救的新规,虽然也有人表示出对未成年人道德培养的担忧,但以英雄赞歌的名义漠视生命价值的人大体不复存在了,多数人是在进行理性思辨。尊重和保障个体生命的权利,尤其是保护未成年人安全、严禁未成年人拿生命冒险,应该成为一个文明、理性社会最起码的准则。
  未成年人救火固然是崇高的,在道德上应该得到褒扬,因其献身精神之难得;但不可忘记,救火者的生命同样也是宝贵和无价的,这已经是人类社会相通的价值认同和公共法则。尤其是在少年“英雄行为”成功率几乎为零的既有事实下,即便它能发出耀眼、闪亮的美丽光环,但与其带给社会的精神创痛和社会负担相比,仍得不偿失。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提倡他们学习奉献精神应该被正确引导。在这里,有这样一则新闻。一个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奋不顾身帮助房东扑火,结果不但没有获得称赞,反而受到了批评教育,理由是灭火这样的危险事情要交给专业人士来做,严禁未成年人参与。
  显而易见,辽宁省将禁止组织未成年人参加火灾扑救写入《辽宁省消防条例》,也是一种正确和理性的引导,彰显出法治的良知和社会的进步。值得一提的是,类似的“理性”法条近年来并不少见。比如2011年4月,深圳市住建局对《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作出重大修改,对骗购保障房行为,拟根据刑法规定以诈骗罪论处,并处以最高达20万元的罚款;2011年7月,珠海市规定,在机动车道上兜售、乞讨或者发送物品施受者均将面临交警警告或50元罚款;2011年9月,广东省探索未成年人轻罪记录消灭制度和档案封存保密制度,让未成年人罪犯更容易重新回归社会等。这些,对于廓清社会偏见,提高社会管理水平,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