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聚焦消费安全
 
标题导航
药品过度包装,这个病该咋治
“求爱不成毁人容”不只是法律问题
地面沉降警示粗放式用水难以为继
冷清的“银发市场”背后有真问题
2012年02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面沉降警示粗放式用水难以为继
新华时评 



  我国发生地面沉降灾害的城市目前超过50个,其中华北平原区地面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范围,占整个华北地区的46%左右。近日获批的《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里的数字触目惊心,发人深省。
  地面沉降的信号,是我国城市发展与水资源矛盾的警讯。一些城市生产生活高度依赖地下水,长期的粗放式采水严重透支地下水源,加速了地下水位的下降,由此产生的地面沉降让城市面临地质灾害的威胁,成为影响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提速,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人口持续增加,以及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全国居民、工农业用水的需求还将持续增加。同时,我国水资源利用率不高,污染事故频发,资源浪费严重,推动节约用水、高效用水变得十分紧迫。
  粗放式用水难以为继,表明我们生产生活中原有的用水方式和习惯已经难以适应水资源供应日益紧张的现实。突破水资源瓶颈,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水资源利用新方式,不仅是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前提,更影响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提倡节约用水,先要理顺水资源价格,通过价格杠杆,引导企业和居民养成节水习惯。最近,一些城市正在酝酿调整水价,用水价倒逼节水,无疑是应对水资源紧缺的现实做法。需要注意的是,洗浴、高尔夫球场等一些耗水量大的行业,面临用水成本的大幅跃升是合情合理的,但要保障居民基本用水,体恤民生。
  以技术创新带动节水同样关键。当前,节水新技术研发成本较高、新产品价格偏贵,阻碍市场推广普及。这就需要通过政策扶持和奖励,来推动节水技术的应用以及节水产品的使用。比如,城市中水、雨水收集等水循环利用系统的建设推广,海水淡化工程的投入等等,都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支持。
  国务院近期出台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并划定三条“红线”纳入干部考核,水资源管理有了刚性约束。今后还须完善水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做到从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为节约用水、高效用水提供坚实的制度和法律支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