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健康周刊·专题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聚焦全国两会
 
标题导航
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
留意孩子异常背后的“语言”
2012年03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



学业压力 降低要求多点鼓励
  小志是我市一所重点中学的“尖子生”,从小成绩就很好,父母是公务员,由于没有时间照顾他,经常把他放在爷爷奶奶家,物质上孩子想要什么就尽量满足什么,他们对于孩子的唯一要求就是,只要他“把学习搞好就行了”,孩子初一的时候,应小志要求,父母为他添置了电脑。但到了初二,小志却变得厌学,成绩直线下滑。
  家长原先以为是电脑“作怪”,认为小志沉迷电脑,于是一怒之下,把新买的电脑送给了亲戚。但此举并未奏效,小志行为变得更加异常,经常逃课去网吧打游戏,对此家长和老师束手无策。
  附属医院心理咨询室主任 赵瑞莲:
  家长们为什么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出现父母全程陪读的现象。我认为,最简单的解释是,父母是将自己的焦虑转嫁给了孩子。很多父母错误地把成绩当做评判好学生和差学生的唯一标准,高压之下孩子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我曾经接诊过一个患有考前综合症的孩子,他跟我说“爸爸是个工程师,他从不打我不骂我,但我特别怕他。只要我的成绩不进步,他一看我就拉下脸来,整天不理我。光考高分不行,我必须有进步他才高兴,才会夸我奖励我。明年就要中考了,我担心极了,要是考砸了怎么办?”
  父母自身可能没有认识到,他们这种行为无形中给孩子输入了一种错误的信息——父母的爱是建立在分数上的。在父母的高压下,孩子一旦未能达到父母预期,就会诱发他们的挫败感,长此以往,会使孩子变得学习懒散,不自信,逐渐孤立自己。像小志这种情况,父母应从自身寻找原因,不要一味地认为是孩子“玩物丧志”。

隔代溺爱 其实是在教坏孩子
  小楠今年刚刚上幼儿园,小女孩长的很漂亮,一开始很多小朋友喜欢跟她玩,可是现在小楠每次回家总是不开心。爸爸妈妈问小楠是怎么回事,小楠略带哭腔地回答,“小朋友们都不跟我玩”。
  原来,小楠在学校特别喜欢指挥别的小朋友,并因此常常跟小朋友们吵架,所以现在很少有小朋友跟她一起玩。据了解,小楠的爷爷奶奶特别喜欢小楠,经常让小楠跟他们一起住在一起。
  附属医院心理咨询室主任 赵瑞莲:
 “因为爷爷奶奶放纵型的溺爱,他们从小就习惯了让其他人围绕着自己转。”人的探索过程主要从2岁开始,他们需要认识社会,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而孩子没走入社会之前,父母和亲人就代表了社会。做父母的一味溺爱孩子,放纵孩子的一切欲望、要求,就是告诉孩子他的一切欲望都是合理的,社会都该满足的,他的自恋是对的!长此以往,孩子的天然自恋就没有遭遇真正挫折,心中有了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定式,很难走出来。
  这就容易使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失责任感,而责任感的缺位是导致隔代溺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子不教,父之过”,所以做父母的就算想宠爱孩子,也懂得应有所收敛。但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在宠爱孙辈时就少了这一层顾虑,“从这个角度讲,祖父辈溺爱孙子孙女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就像一位教育家说过:“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用这种爱培养出来的孩子不肯把心灵贡献一点儿给别人。”父母过分溺爱会让孩子不知道自己也应关心别人,缺乏同情心和自控能力。所以建议父母们,从2岁开始,做父母的必须一方面尊重孩子的探索,一方面让孩子学会尊重别人,让他意识到,世界并非是围绕着他而转,其他人是和他一样重要的人。他要自爱,但同时要爱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