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综合新华社消息 国家海洋局4月1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全国海岛保护规划》正式公布实施。这是我国第一次针对海岛出台规划,对我国海岛经济发展、探索海岛发展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规划是引导全社会保护和合理利用海岛资源的纲领性文件,是从事海岛保护、利用活动的依据。规划全面分析了当前海岛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 这份《规划》的期限为2011-2020年,展望到2030年,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属海岛。依据海岛分布的紧密性、生态功能的相关性、属地管理的便捷性,结合国家及地方发展的区划与规划,立足海岛保护工作的需要,注重区内的统一性和区间的差异性,《规划》将中国海岛分为黄渤海区、东海区、南海区和港澳台区等4个一级区进行保护。 其中,南海区共有岛礁1800多个,分布范围广阔,区位优势明显,具有丰富的生物、油气、矿产等资源,是连接东北亚-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中东地区的交通枢纽,具有重要的权益、安全价值。根据海岛区位分布特征将南海区划分为粤东区、珠江口区、粤西区、广西北部湾区、海南岛区、西沙群岛区、中、南沙群岛区等七个海区。 西沙群岛区的规划范围包括宣德、永乐群岛等30多个岛礁,位于南海中部、海南岛的东南方。该区域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生物资源和油气资源。 《规划》提出,西沙群岛区规划重点保护领海基点海岛;推进甘泉岛、东岛、西沙州、金银岛的保护区建设,保护海岛植被和海龟、海鸟、珊瑚礁等生物物种资源;实施中建岛、永兴岛、北礁、浪花礁、华光礁、盘石屿、玉琢礁等珊瑚礁生态修复工程;推进海岛补给中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积极稳妥开放开发西沙群岛旅游产业;开展养殖和远洋捕捞等渔业生产活动;积极稳妥推进海洋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开展海水淡化、可再生能源发电、垃圾污水处理及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