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潍坊新闻·城事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生活记录
 
标题导航
播种花卉,一个机器人顶四人
科研人员提取须鲸部分样本
2012年05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播种花卉,一个机器人顶四人
  一名选手正在展示其和伙伴们共同制作的“章鱼号”物流分拣中心机器人。本报记者 张驰 摄



◎第12届山东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日前举行 ◎会全能播种的“希望号”机器人吸引众人目光
  4月28日至30日,由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山东省教育厅主办的第12届山东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在潍坊市育华学校举行。来自济南、青岛、东营、烟台等12个地市的195支参赛队500多名选手,分别参加了高中、初中和小学三个组别的机器人基本技能比赛、机器人创意比赛、机器人足球比赛、FLL工程挑战赛和VEX工程挑战赛,参赛规模创全省机器人竞赛历年新高。比赛现场,在大棚中实现全能播种的“希望号”机器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机器人可进大棚种花
  4月30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潍坊市育华学校机器人大赛现场。一个可以在大棚中实现全能播种的“希望号”机器人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据介绍,现在市场上的播种机大都只能播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而且是大规模种植,机器比较大,小一点的也在1.2米长左右,无法进入大棚作业。“希望号”机器人发明者之一、青州实验中学的石法鹏告诉记者,这个机器人仅半米高,正是因为它的小巧,可以进入大棚内种植,尤其是可以在花卉种植上广泛应用。
  “花卉种植不同于农作物种植,对种子入土的深度和种子之间距离都有严格的要求。种的太深不容易出土,太近了容易抢肥料。”石法鹏的同伴刘樟告诉记者,自己老家是青州市黄楼街道,街道近九成人都种植花卉,花卉的附加值比较高,如今主要依靠人工。由于人工紧张,刘樟便经常到温室大棚帮忙,“种植花卉要求比较严格,种植前先进行严格训练,要求精确,一个人一分钟最多能放一颗种子。”
  “能否做一个机器人,减少人力的同时还能设定程序精确种植?”看到种植花卉如此复杂,刘樟想到能否做一个机器人代替人力,“菊花、玫瑰等不同花卉根据种子类型的不同,播种时对种子之间的距离和深度的要求也不同,在机器人上我们根据不同种子类别,输入不同程序,可以随时调整机器人程序,让机器人精确播种。”刘樟说,机器人可以根据不同种子的类型进行精准地播种,寸土必究,而且一分钟可以放4颗种子,比人力提高4倍。
工程挑战赛很激烈
  在VEX机器人工程挑战赛现场,记者看到,由青州实验中学和诸城一中组成的红队和蓝队两个联队正在等待比赛,每个联队两台机器人。赛场上有9个高、中、低不等的圆形篮筐,圆形篮筐由两个保持环和五根PVC管组成。红、蓝隔离区中各有2个红、蓝球,3个红、蓝筒。互动区中,各由3个红、蓝球和6个红、蓝筒码放成中央堆垛。在红、蓝联队的站位处,各有作为预装和赛中装填的4个红、蓝球和4个红、蓝筒。场地的四角还用20厘米宽的白色胶带划出了4个地面篮筐。两个隔离区各有一道栅门,栅门是由一根PVC管和两端的托架构成。
  “3、2、1,开始!”随着裁判员的一声令下,两个队的机器人开始比赛,几秒钟后,两个队的篮筐里各放入了2个球。比赛进行到大约30秒时,在蓝色隔离区高圆形篮筐附近,红队和蓝队的两台机器人纠缠在了一起,互不相让。此时,红色隔离区的高圆形篮筐内已经放入了3个红球和2个篮球,蓝色隔离区的高圆形篮筐内已经放入了5个篮球,两个联队的机器人继续紧张地进行着任务。记者忽然听到:“白筒,不得分,快把它拿出来。”在红色隔离区,红队一名选手正在向操作机器人的另一名选手大喊。随着同学的喊声,白筒被机器人拿了出来。140秒后,比赛结束,蓝队的最后成绩是30分,红队的最后成绩是13分。
  “只要把自己的球放到篮筐里就能得一分,不管是放到对方的篮筐里,还是自己的篮筐里都可以,但是把自己的球放到别人的篮筐里就算对方得分了。”比赛现场一位裁判对记者说,在比赛的最后30秒,裁判会在两个隔离区内放入倍增筒白筒和消分筒黑筒,投入白筒总成绩会翻倍,投入黑筒就会消分。“白筒是增分的,红队的选手把他当成了消分筒,有点遗憾。”该裁判说。
测气象机器人功能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部分机器人程序都是学生自己编程,外型也都是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有一款仿蜘蛛机器人,可以对风向、风速、气温、相对湿度、空气粉尘含量、气体含量等气象要素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并可以将气象数据同步实时传到网络平台上,是由三个高中生用了半年时间制作出来的。“编程比较麻烦,主要是我一个人负责,花了大约5个月时间,另外两个伙伴设计外型大约一个月。”东营河口一中高一的曲震告诉记者,东营有胜利油田,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萌发了想制作这款气象机器人的想法,从年前每天晚自习的3个小时全部用在编程上,共花了5个月时间完成。机器人不仅可以实时将数据传送到网上,检测的气温、湿度还可以准确到小数点后10位数,可以说是非常精确。
  谈起收获,曲震直言,5个月前,自己对C语言程序一窍不通,经过研究后,如今自己已经可以独立编写简单的C语言程序。
  潍坊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组织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在于,锻炼青少年发现问题、寻找思路、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青少年的动手实践能力,树立科技创新精神,使学生能更好适应21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关新闻
  305人全国大赛获奖
  据悉,近年来,我市教育信息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先后投入资金12.7亿元,全部实现了光纤校校通,2.15万个班级教室实现了多媒体班班通,多媒体班班通教室配备比例由2009年的25%发展到2011年的100%,全市教学用计算机达到15.8万台。
  在全省全国大赛中,我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成绩连续8年、中小学机器人大赛成绩连续7年保持全国地市级城市首位。在各类竞赛活动中,有1124人在全省竞赛中获奖,305人在全国竞赛中获奖,212名高中学生取得全国重点大学保送资格,7名高中学生被评为全国小小科学家,3名学生接受国家领导人接见。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初步实现了由“竞赛型”向“普及型”的转变。   本报记者 张蓓 刘燕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