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我们正年轻

第03版
我们正年轻
 
标题导航
根治吃空饷不能光靠自曝家丑
医疗服务满意度,自己调查能算数?
治理“公路矿难”何不模仿打击酒驾
别对“合约情人”产生过多联想
2012年05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根治吃空饷不能光靠自曝家丑



□徐炳涛 
  敢于自曝家丑的永康市理应获得公众的掌声,但“永康模式”显然不具备延续性与复制性,单纯指望自曝家丑,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吃空饷乱象。唯有解决财政和人事信息不透明弊端,并制定严厉的惩处措施,才能达到正本清源的效果。
  浙江省永康市的《永康日报》近日引起了公众前所未有的关注。该报用了整整两个大版,刊登了《永康市在编不在岗人员自查情况结果通报》,公示了该市192名因各种原因“在编不在岗”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这些人大多都在吃空饷。据通报,有人请假23年照领工资,甚至一些接受刑事处罚的人,单位仍给发着工资。    (本报今日A14版)
  敢于自曝家丑的永康市理应获得公众的掌声,以往每逢有人举报吃空饷事件时,当地官方往往三缄其口讳莫如深,替既得利益者与渎职者打掩护捂盖子。永康市能够做到铁面无情,主动公示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彰显了一种鲜明的态度和坚定的决心,值得赞赏与称道。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想必经此一役,永康市的吏治面貌将在未来一个时期内得到很大改善。不过,在为永康官方的魄力感到欣慰的同时,一个莫大的隐忧也显现出来,区区一个县级市一次性就查出偌大一批吃空饷人员,那么放眼全浙江乃至全国,情况又会如何呢?而且,“永康模式”显然不具备延续性与复制性,单纯指望自曝家丑,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吃空饷乱象。
  从性质上看,自曝家丑属于一种运动式的、心血来潮式的整治,不具有常态性与固定性,尽管来时轰轰烈烈势不可挡,但热度一过难免逐渐归于平寂,沦为“空响”。最要紧的是,谁也无法预料下一轮整治何时才能到来,第一次很有可能也会是最后一次,由于滋生乱象的土壤未受影响,吃空饷行为不可能从此断绝,时间一久,还有发展壮大的可能。此外,正如先前所言,敢于自报家丑者毕竟凤毛麟角,大多数地方还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即便强迫他们自查自纠,估计也不会有多大战果。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阳光照不到,乱象便会潜滋暗长。正如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敬波所言,“大面积吃空饷的背后是财政和人事信息不透明引发的社会监督空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最不关心吃空饷行为的人掌握着这方面的详细信息,而最关心吃空饷行为的人却对此两眼一抹黑。众所周知,公职人员的工资出自公共财政,公共财政又出自纳税人,但纳税人对其供养的公职人员信息几乎一无所知,每每知晓吃空饷事件,几乎全赖于个别知情人士的爆料或者既得利益者得意洋洋的“微博炫耀”,再就是永康市般的自曝家丑,连个一鳞半爪都看不大清楚,何谈予以监督。
  此外,过于温柔的惩处措施也助长了吃空饷与发空饷者的气焰。从以往媒体曝光的案例来看,往往只是将吃空饷者的待遇取消便拉倒,过往不予追究,便宜赚了白赚;与发空饷有直接关系的单位领导,则毫发无损,似乎一点过错都没有。吃的白吃,发的白发,银子不白白流失才怪。
  吃空饷吃掉的是老百姓的公平感,吃掉的是官方的公信力,该下决心彻底治理了。期望制度能给力,改革能发力,正本清源,加以整顿,别让吃空饷再伤害民众的感情。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