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专题
 
标题导航
农民焚烧秸秆不仅仅是观念问题
“还故宫于民”迈出了正确的一步
不能让造假官员有机可乘
起跑线太奢华或许会害了孩子
2012年06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还故宫于民”迈出了正确的一步



  苑广阔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6月9日表示,故宫近期将打开隆宗门,西部的慈宁宫、寿康宫、慈宁花园等对外开放。单霁翔称,2016年故宫红墙内所有行政、办公、科学、研究、服务机构都搬离,红墙以内建筑全部用于参观。        (6月10日《新京报》)
  整个2011年,故宫风波不断,“十重门”事件让其备受公众质疑,社会形象也大为受损。而新任院长上任之后,故宫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又重新让公众对其充满了期待。按照单霁翔院长的说法,在经过新一轮的修缮之后,故宫的开放面积将由修缮前的30%达到76%,而在2016年,故宫红墙内的所有建筑都将对外开放,用于参观。
  客观而言,如果没有单霁翔院长的表态,很多公众估计都和笔者一样,并不知道世界闻名的故宫,其多年来对外开放的面积其实仅占区区30%。这也就意味着,剩下多达70%的故宫面积,都“藏在深闺人未识”,处于“闲人莫入”的状态。那么,这70%的面积,都被用来干吗了?绝大多数都被一些行政、办公、科学、研究、服务机构给占领了,之前甚至传出部分古建筑沦为赚钱牟利的商业会所的消息。
  如此一来,本来属于全体国民的故宫,其中的大部分区域却成为了一些部门和机构的“私人领地”。这种现象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是历史原因使然,还是部门利益作祟,我们目前还不得而知,但其背后的不合理性却是一目了然。作为一个集文物保护、研究、展示、传承和交流等为一体的非营利性机构,故宫的一个重要社会功能就是让公众通过参观,感受到祖国灿烂的历史文明和文化成就,获得有益的人文启示和熏陶。因此,在不损坏文物和建筑的前提下,自然是开放的区域越多,展示的文物和建筑越多,效果就越好。从这个角度说,“还故宫于民”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关键的一步,接下来,故宫管理者完全可以做得更好,在故宫的安保措施、门票价格、便民服务等方面,继续迈出让公众满意的第二步,第三步。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