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笔尖上的大考·中考
 
标题导航
“个别现象”也会摧垮一个牌子
不让好人吃亏应是社会底线
“板车哥”是来自底层的励志榜样
乘客吓尿裤子公交该挨板子
2012年06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让好人吃亏应是社会底线



  邓为 

  6月7日,辽宁省辽阳市民仲丛贵开车路过仙鹤湖西岸,听到有人落水呼救,他停车跳进湖中将落水者救上岸,因为着急救人,忘记关车窗。上岸之后,他看到车里的包不翼而飞,包里有给女儿婚礼购物的现金。仲丛贵表示,虽然很气愤,但是为救人即使掉十个包也值得,以后还是会救人。   (6月11日《山东商报》)
  救了人,却丢了包和钱。这真是一种让人说不出的愤懑与痛楚。不过,让人宽慰的是,仲丛贵表示即使丢包也值得,还是会救人。
  而据6月11日央视新闻的报道,6月3日,广州3岁女童琪琪悬挂4楼阳台,一名黄衣男子徒手爬上3楼防盗窗,足足将女童托举了十余分钟,在女童获救后男子悄然离去。随后几天,黄衣男子成了全城“通缉”目标,这位被网友称为“托举哥”的黄衣男子终于被找到,他叫周冲,广州市天河区多部门登门慰问英雄,并送上5万元奖励金。
  与仲丛贵相比,周冲受到的待遇无疑让我们欣喜,他不仅收获了奖励金,有关部门还要为其介绍工作。换句话说,这个社会的正能量必须有正反馈机制,只有如此,才能让善与爱的力量持续传递生生不息,才能从更大程度上保证不让好人吃亏,让更多的人愿意做好人。
  《中国青年报》对7804人进行的调查显示,77.9%的人直言在当下社会做好人的成本高,76.1%的人坦言现在社会做好事的环境差。这无疑是个让人揪心的数字,而实际上,善的力量并非如我们想象中那么淡薄与稀缺,只不过,当社会正能量与正反馈的机制尚不健全时,当做好人没好报的负激励效应“恐吓”着我们,甚至“流血又流泪”的困境与悲怆一再地呈现,做好人更多时候,就会成为一种心理压力甚至是阻力。
  回到仲丛贵救人却丢包的尴尬困境里,有关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关注。如尽可能地追查偷盗分子,将仲丛贵的钱包找回来。或政府通过好人基金等形式,给予其一定的奖励与补偿,不要让救人者反而感觉“委屈和窝囊”。要知道,不是每个人都会有仲丛贵那样高的觉悟,“下次还会救”的铿锵很有可能变成“下次一定不会救”的决绝。
  不让好人吃亏,其实并不难,对于政府部门来讲,付出的不过是有限的物质奖励,但对整个社会道德善心的哺育与倡扬,却显然是弥足珍贵的好事。为好人喝彩,给好人好报,稀释做好人可能的风险,给予做好人应有的勇气,这方面,政府部门和公益组织,大有可为。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