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食品安全也搞“一国两制”吗
哺乳尴尬折射公共空间设计缺陷
喀纳斯湖还有多少只“水怪”
“被加班”泛滥谁来保障休息权
2012年06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喀纳斯湖还有多少只“水怪”
苏秦



  新疆的喀纳斯景区6月21日早晨出现了疑似湖怪的不明生物,工作人员用相机和手中的DV拍到了水面上有异常波纹的画面。工作人员认为湖怪是大红鱼,学名叫做哲罗鲑。        (6月22日央视《东方时空》)
  夏天到了,旅游旺季到了,喀纳斯湖的“水怪”又开始频繁出现在媒体上了。仅就央视而言,早在2004年就在《发现之旅》中播出《深湖魅影》,描述所谓的水怪,后来就揭开谜底,不过是一种大鱼哲罗鲑。虽说揭开了谜底,央视好像并不满足,2007年1月播出《科技博览:喀纳斯湖水怪传说》,2009年6月5日,又播出《喀纳斯猜想·见证“水怪”》,到最近,“水怪”再次登上6月22日的《东方时空》,而且每次的结束语,专家的观点基本上都是哲罗鲑。就像一个简单的谜语,反反复复地讲出来给观众猜,然后反反复复地给出同一个答案,不知道这究竟存在什么猫腻?
  众所周知,英国苏格兰尼斯湖,靠着“水怪”一事,让原本籍籍无名的小地方,几十年间成为旅游热地,虽然不断有权威媒体证实所谓“水怪”不过是人为的恶作剧,但仍然阻挡不了游客的到来。新疆喀纳斯景区反复出现的“水怪”新闻,让人渐渐从新奇到熟悉,再到厌倦,最后不得不疑惑,如此“唱四季歌”式地报道“水怪”,是否就是在拷贝尼斯湖的创意。
  新疆喀纳斯景区,本身五彩斑斓的秀丽风光,足以震撼人心,只要仔细耕耘其内在的自然美,很容易就能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前往观瞻,如果一味且反复地利用“水怪”来招徕游客,除了给人以哗众取宠之感外,还会令大家产生逆反心理,如此炒作真的是自毁形象。景区也因此丧失了原本最吸引人的核心价值:朴素和自然。这对于一个亟待开拓市场的景区而言,无疑是得不偿失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