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中旬,2000吨产自上海的地沟油将被荷兰航空加工成航空生物煤油,供飞机使用。2011年11月,荷兰航空到中国采购地沟油样品回去试飞,测试结果非常满意。据悉,荷兰人吃油不多,地沟油原料不足。2012年6月,荷兰航空的“废弃油”航班开始执飞洲际航线。 (7月11日《重庆晨报》) 地沟油能当飞机燃料,这对于饱受地沟油折磨的国人而言,简直是飞来横福,被人深恶痛绝的地沟油还可以如此变废为宝,确实让人惊喜。某种程度上讲,这样的新闻似乎也在暗示我们,消灭地沟油的荼毒,合理利用是完全可供借鉴的路径。 实际上,地沟油并无原罪,地沟油上桌才是让人不堪的问题所在。在斩断地沟油上桌这一难题中,我们往往更重视打击地沟油的处理环节,如禁止小商小贩回收、研究检测技术等,对于地沟油的利用环节,却往往发力不多。当然,也有地沟油回收正规军,但在实际操作中,正规军打不过游击队的尴尬持续存在。究其原因,还在于地沟油的回收利用环节,有关利益分配与回报,并未得以厘清。 要知道,对餐馆等经营者来讲,泔水之类尽管属于垃圾废品,但如果能换来利益,自然求之不得。在这个问题上,单纯的道德感化和环保引导,固然可以有个别从业者深明大义,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讲,不免是高要求。对于正规回收企业来讲,单枪匹马,且存在成本高等诸多问题,也难以持续存在。这也正是正规军打不过游击队的原因所在。 其实,在地沟油可以做生物燃料的新闻背后,显然还有不菲的收购价格,以及政府出钱资助企业收集的潜在注解,换言之,荷兰之所以没有出现让人困扰的地沟油难题,一方面固然与监管严格、餐饮企业道德血液丰沛有关,但同时,也与这种良好的回收机制休戚相关。其实许多国家,如日本,在帮助正规公司回收的同时,还提供有财政补贴,使餐饮企业有利可图;美国对地沟油的回收,则有一系列的免税和其他优惠措施。归结起来,不外乎两点,其一,政府要支持正规回收企业;其二,要让餐饮等提供地沟油的单位也有利可图。 面对当前的地沟油治理困境,有关部门应当转变思路,在政策、制度等方面对正规回收企业以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