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救灾挑户口,收捐款时咋不挑?
“1元冲脚15秒”究竟刺激了谁?
大学生起薪低没啥可惊讶的
2012年07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救灾挑户口,收捐款时咋不挑?
刘超



  接受救灾物资时不区分“本地人”和“外地人”;分配物资时,却在“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划上根杠杠区别对待,这让爱心何以为继?知善知恶而能为善去恶。北京的这场暴雨就像是一面明亮的“镜子”,已将美与丑照映得淋漓尽致。
  7月21日暴雨时,北京房山北车营村的赵先生先后救出多人。随后,与赵先生同院的灾民被安排住进救灾帐篷。由于不是本村人,赵先生一家没能享受同样待遇,也无救灾物资可领,夜里只能借住在邻居的卡车里。赵先生上世纪90年代到北车营村务工,至今已有将近20年。       (本报今日A22版)
  “外地人”赵先生先是蹚着半人多深的浑水,背出一老一少,而后又折回,帮助一名被困家中的邻居脱险。就是这样的一位救人英雄,却因“外地人”的身份,连救灾帐篷也住不上,只得带着老婆孩子住卡车,喂蚊子……这是一个怎样让人脸红的场景?
  在救灾面前要分出你我,道理似乎被村支书解释得“理直气壮”——前期救灾物资比较紧缺,需要先尽着本村人口。“粥”的数量有限,挨饿的人又那么多,只能先尽着“自家人”享用了,问题是,这救灾物资这锅“粥”是你自家的吗?
  暴雨过后的7月23日,北京市除了紧急安排了1亿元的救灾资金外,还公布账号,向全社会发出紧急捐款呼吁。从这里我们看出,救灾物资来源有两个:国家的拨款和社会的爱心款。国家的拨款当然应该让国人受益,那么不管你是北车营村人还是安徽人,只要是在这场暴雨中受灾,都应该平等享有救灾物资,得到妥善安置;社会捐款就更谈不上是北车营村的私产了,公众捐款捐物指向的是那些因灾受难的群众,而并不单单是北车营村人,村委岂有权力按亲疏分配?再者说,社会捐款的捐款人中恐怕“外地人”要占到多数,那么“外地人”的捐款被拿去独独分给“本地人”,这不是吃里扒外吗?
  如果救灾物资是你北车营村的自家存货,你不愿意分给“外地人”,也就最多赚个“吝啬鬼”的名声,可你拿着大家伙的捐赠,偏心眼的分给“自己人”,这于理就说不通了。接受救灾物资时不区分“本地人”和“外地人”;分配物资时,却在“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划上根杠杠区别对待,这让人情何以堪?
  灾害发生后,一批批装载救援物资的卡车第一时间开进受灾村落;近百名志愿者自发驱车到受灾严重的村落,送去几百箱矿泉水、方便食品和药品;京港澳高速公路南岗洼铁路桥下严重积水,数十辆汽车被淹,上百人的生命受到威胁,附近工地的一百多名农民工兄弟,抛下救生圈,结起绳索,为被困的人们,搭起了一条生命线……“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北京暴雨未停,社会各界就纷纷投入到救灾中,这本是满含爱心,让人心里感到温暖的一幕,可你却把“八方支援”当成了自家的财产攥在手里,不顾“外地人”冷暖,这让爱心何以为继?
  知善知恶而能为善去恶。北京的这场暴雨就像是一面明亮的“镜子”,已将美与丑照映得淋漓尽致。希望在以后的救灾中,不会再发生让人脸红的一幕。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