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广而告之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小区设点,帮人鉴定胎儿性别 |
◎一名游医违法行医被没收B超机并罚款10000元◎计生部门鼓励市民举报,经核实可获5000元奖励 |
|
|
执法人员在潍城区西关街道月河西小区查获的B超机。 |
|

|
|
近日,潍城区西关街道月河西小区来了一名游医,在小区内自行帮人非法鉴定胎儿性别。接到群众举报后,潍城区卫生局、潍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联合执法人员立刻赶到了现场,在现场发现一名非法游医和用于鉴定胎儿性别的B超机一台,并当场将B超机没收。8月1日,记者从潍坊市计划生育委员会了解到,目前已经发布关于严禁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通告,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鼓励市民举报,经核实给予5000元奖励。
案例 游医鉴定胎儿性别 被没收器械及罚款 受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不少单位和个人私自开展胎儿性别鉴定和终止妊娠手术。据了解,这些民间游医大多是“半路出家”的“医生”,文化水平不高,一些被忽悠的夫妻,打掉了自己原本健康的孩子,还只能默默把苦水往肚子里咽。今年6月5日,潍城区西关街道就来了这样一名游医,在小区内私自行医,私自利用B超机为他人鉴定胎儿性别。 6月12日,潍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接到群众举报称,在潍城区西关街道月河西小区8号楼1单元3楼中户有人私自利用B超机鉴定胎儿性别。接举报后,潍城区卫生局、潍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联合执法人员立刻赶到了现场,在现场发现一名非法游医和用于鉴定胎儿性别的B超机一台。经查实,这名游医叫王梓菡,安丘市柘山人,6月5日来到潍城,在居民小区租房非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联合执法人员当场没收了B超机一台,并要求王梓菡限期交纳一万元罚款,限期离开潍城。 6月25日,潍城区卫生局、潍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联合执法人员再次到西关街道月河西小区8号楼1单元3楼中户进行复查发现,王梓菡已离开。 规定 严禁非医学需要鉴定 胎儿性别和终止妊娠 8月1日,记者从潍坊市相关部门了解到,为认真做好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依法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根据多项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相关部门做了关于严禁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通告。 据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说,为了避免因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而造成性别比例失调等严重后果,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开展胎儿性别鉴定和终止妊娠手术;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利用B超诊断、染色体检测及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医疗保健机构开展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需要通过多个有关部门严格把关进行批准;实施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应当由获准机构三人以上的专家组集体审核,确需终止妊娠的由获准机构为其出具医学诊断结果,并通报县市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终止妊娠的药品,仅限于在获准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使用。 另外,医疗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以及其他有关工作场所应当设置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醒目标志;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于每季度第一个月十日前将上季度施行终止妊娠手术情况报所在地县市区卫生局,同时通过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通报县市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奖励 市民举报经核实后 将可获5000元奖励 据市计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举报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对举报者严格保密,举报案件经查属实,给予五千元奖励。多人举报同一违法行为的,只奖励最早举报人。对举报内容属实、但基层已经上报的,不再调查和奖励。 市民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监督举报,信函地址:潍坊市东风东街6396号阳光大厦,潍坊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传教育科(邮政编码:261061),举报电话:0536-8090350,电子邮箱:wfdjlfbgs@163.com 文/图 本报记者 王叶妮 实习生 赵宛莹 非法鉴定胎儿性别 小心被究刑事责任 利用超声技术等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或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六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组织、介绍妊娠妇女进行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或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伪造或出具虚假证明的,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销售或使用终止妊娠药品的,依法没收非法销售或使用的终止妊娠药品,并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购置、使用超声诊断仪而未向卫生行政部门或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备案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