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日,东莞市民叶先生九个月大的女儿在市妇幼保健院打吊瓶,护士为其错挂了邻床一名两岁男童的药。院方回应称,“其实两种药都可以治疗女婴的病,没有影响,和吃米饭换面条差不多。” (本报今日A16版) 九个月大的女婴与两周岁男童,从外观上看就应该有比较明显的差别,何况还有挂药前的点名核对这道工作程序,照说工作态度认真一点的护士不应该出现此类低级错误,可是该护士非但工作出错,发现用错药后,还不立即制止,停止挂药,反而希望换下配药单,极力隐瞒真相。此举导致错误延续和扩大,自然令家长极度不满和担忧。 然而,面对如此严重的工作失误,东莞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在承认8月3日的事实之后,将原因归咎于“工作太忙”,同时辩称,“其实两种药都可以治疗女婴的病,没有影响,和吃米饭换面条差不多。”此回应令人瞠目结舌。首先,药物不同,对应的病症也不相同,否则为什么两个患儿要开不同的配药单,院方此辩岂不是自扇耳光?其次,小儿抗生素用量是按公斤体重计算的,而且视病情需适时调整用量,我国曾有因抗生素过量导致儿童耳聋的病例,九个月大的女婴岂能和两岁的男童用一样剂量的药?再次,刚挂了不到七分钟,那名护士就冲进了病房,一把撕下了药瓶上的配药单,加之后来的下跪求饶,如此惊慌失措,说明其本人也深知不良后果,怎能“和吃米饭换面条差不多”? 挂错药居然“和吃米饭换面条差不多”,实在是匪夷所思,令人愤慨。可以看出一些医护人员对待病患的那种漫不经心,极度不负责任的态度。试问,去饭店吃饭,你要米饭,上来的是面条,你将如何对待?更关键的是,医生是一个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特殊工作,不能与吃吃喝喝相提并论,在院方轻描淡写的回应中,我们不难察觉此事故似出偶然,实为必然。 医疗行为关系到人的健康与生命,救死扶伤是人道主义高尚品质的典范。然而近年来医疗事故屡见报端,对此,钟南山院士所言发人深省:现在医德人文精神的沦落是医患关系紧张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医患关系的改善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人文精神的提高。一些医护人员或冷漠或玩忽职守,甚至丧失起码的医德底线,导致医患冲突日益尖锐。护士挂错药,医德不能开错药方,当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杜绝此类事故再度发生。医者的仁爱之心,科学严谨的职业精神,才是化解医患矛盾的最佳妙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