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雕龙碑”碑帽。 |
|

|
|
本报讯 8月3日,记者从寿光市盐务局获悉,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中国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员、考古专家燕生东在寿光考古时发现了元朝盐业衙门的遗存——雕龙碑。 据了解,该石碑位于寿光市羊口镇官台村北面。整座石碑由大青石雕刻而成,分为碑身、碑座和碑帽三部分,其中碑身长2.05米,宽1.08米,厚0.28米;龟座长2.35米,宽1.30米,厚0.75米;碑帽长1.30米,宽1米。在石碑的右下角刻有“本司自至治元年”等字样,据此可以断定此碑成于元朝至治元年,距今有近700年的历史。碑的右上角刻有“高家岗场、王家岗场”等字样。 燕生东说:“通过高家岗场、王家岗场等字样,可以断定这是一块元朝时期盐运司衙署碑,同时表明官台村早在元朝就是盐业衙门——官台场的所在地。”在碑座中间位置,依稀能辨认出“母鸡480只、公鸡91只,猪”;“孟、曹、王、刘”等文字,这些都是当年修建盐运司所时当地村民捐献物品的见证和记载。 燕生东介绍说,寿光是我国最早的海盐生产地和海盐工场生产技术发源地。自秦汉时期,历代统治者便在寿光设置了盐官。元朝时,寿光设有官台场,为当时山东19场之一。清朝时期,全国40省共有178场,山东共设8场。清雍正年间,潍县固堤场并入寿光官台场。清宣统年间,山东利津县永阜场被黄河决口淹没,山东巡抚李秉衡奏准在官台场大量辟滩。1914年,广饶县的王家岗场并入官台场,称官岗场,场署驻侯镇。1918年,更名为王官场,场署移驻羊口镇羊角沟。 燕生东说:“这些有据可查的史料和最近发现的雕龙碑足可以证明,寿光官台村就是几个朝代盐运司所衙门的所在地,雕龙碑的发现对于研究寿光悠久盐政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 王淑媛 实习生 王安琪 通讯员 张耀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