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很华丽,反响很糟糕。与以往惹起争议的一系列平均值一般,住房平均面积也引发疯狂吐槽。无论116.4平方米的户均住房面积,还是36平方米的人均住房面积,都给人一种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众网友因此发出经典感慨——对不起,俺又扯全国人民后腿了。 8月5日,北京大学召开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研讨会,发布由北大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完成的《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012》。报告显示,去年全国家庭的平均住房面积为116.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为36平方米。北大校长助理李强表示,将持续开展调查并发布数据,为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本报今日A17版) 数据很华丽,反响很糟糕。与以往惹起争议的一系列平均值一般,住房平均面积也引发疯狂吐槽。无论116.4平方米的户均住房面积,还是36平方米的人均住房面积,都给人一种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众网友因此发出经典感慨——对不起,俺又扯全国人民后腿了。 “被平均”令人愤怒,也引申出有关平均值的思考。现实生活中,有的平均值很有存在必要,譬如说参加某些比赛,一干评委打出分数后,为保证分数更公平合理,一般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取平均分。然而平均值不是万能的,放在有些领域就显得很荒唐很可笑。譬如说算一下你自己与比尔·盖茨俩人的平均资产是多少——很显然,这属于意淫,比尔·盖茨的钱再多,也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可奇怪的是,此类自欺欺人式的意淫却频频出现。就在前不久,一份号称耗费三年心血打造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家庭资产平均为121.69万元,城市家庭平均为247.60万元,农村家庭平均为37.70万元。看到这些数据,大多数人可能只有一种冲动:把这些“耗费三年心血”的家伙找出来,用尽全力胖揍一顿。 笼而统之地计算住房平均面积同样属于意淫的范畴,富豪的别墅再大再多,也改善不了平民百姓的住房条件。有网友的打油诗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荒谬之处——“张家豪宅地千亩,邻里四处破草屋。整村合起算一算,人人都是张大户。”就真实性而言,如此得来的数据可能不假,但它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北大校长助理李强表示,调查并发布数据是为政策决策提供依据。人们不得不反问,本身并不科学的调查结果,能提供什么依据,会带来什么样的决策?可想而知,华而不实的数据非但带不来指导意义,反而可能造成误导,引发盲目乐观,导致盲目决策,为害不浅。 住房是当代中国人最为关心的话题,中国也很需要一份科学合理的住房调查报告。与某些社会资源一样,住房资源存在严重分配不公的问题。昆明市长张祖林曾公开表示,“有权有钱部门的人员有四五套房子很普遍,有些人房子多得住不完,弱势群体没房住,政府不盖公租房,中低收入者就住不起房子。”这种形势下,大而化之的平均值只会掩盖问题,模糊掉不该模糊的弊病。如若真想通过社会调查为政策决策提供依据,就该按照收入分层调查,看看高收入者平均每人有多大住房面积,中低收入者平均每人有多大住房面积,住房空置率到底有多高。从而把真正的社会现实呈现出来,把底层百姓的疾苦反映出来,推动政府加大楼市调控力度,扩大保障房建设规模,让“居者有其屋”的朴素理想早日实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