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炳涛 矿井像迷宫,安全无保障,出事只是早晚的事。迷宫一般的矿井中,有矿主贪婪的嘴脸,有监管不为的影子,有保障制度走形的喟叹。“迷宫矿井”是现代化的污点,这样的矿井到底还有多少?如果不能把这些污点一一找出,一一清除,矿工难安,民众难安。 9月1日,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肖家湾煤矿“8·29”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组全体会议召开。会议指出,事故煤矿乱采滥挖,生产方式落后,矿井图纸与实际严重脱离,毫无安全保障可言。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说:“我们在现场指挥,找不到一张图,一会儿这样画,一会儿那样画,不知道井下是个什么样的情况,像一个迷宫。” (本报今日A23版) 一直以为矿业生产是经缜密计划后“谋定而动”的高难度技术活,攀枝花矿难却告诉世人一个真相:原来地下几百米深处也会上演乱采滥挖,没有图纸,近乎乱来,管他三七二十一,哪里有煤就往哪里钻。经年累月,地下成了迷宫,连矿主都摸不着门路。就这水平,还真不如耗子打洞——至少耗子不会在自家地道里迷路走失。 矿井像迷宫,安全无保障,出事只是早晚的事。井下无小事,出就出大事,于是数十条人命被黑漆漆的深渊一口吞没。这样的矿井,充满着原始而又血腥的味道,与“现代化生产”离题万里,不过是一个残酷冰冷的转化器——矿主用它转化人命与“黑金”,矿工用它转化生命与收入。在这里,人命卑微如草芥,权益只是个笑话,产品没有含金量,有的只是“含血量”。 利润冲动太凶猛,矿主黑心不稀奇。稀奇的是,这样一个安全措施漏洞百出、生产技术落后的小煤矿,居然还是六证齐全。真的很怀疑为之发证的机关人员是否从原始社会穿越而来,技术含量连耗子洞都不如的矿井,他们竟心安理得大开绿灯,要说里面没有利益瓜葛,真是打死都不信。事实上,几乎每一起矿难背后都有人祸的影子,而算来算去,酿成人祸的首要原因就是保护伞作祟。大同矿难、鹤岗矿难、平顶山矿难……近年连发的矿难中,“官商勾结”成了挥之不去的梦魇。 于是也就不难理解,国家三令五申要求的安全保障措施为何会成为一纸空文。试想一下,处于原始生产状态的小煤矿都能披上堂皇的合法外衣,什么打非治违,什么矿长下井,难保不沦为利益交换的筹码。说起矿长下井,一股讽刺意味不禁油然而生,曾经引发轰轰烈烈舆论评弹的制度,如今竟连水花都泛不起一个。就在去年,发生矿难后还会有人质疑有无领导带班下井,现在大家都懒得再费口舌了,毕竟,在安全系数不如耗子洞的“迷宫矿井”面前,质疑矿长会否下井不过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可惜,有关官员也在揣着明白装糊涂,他们一糊涂,再好的制度文件也是徒费纸墨。 就此而言,“迷宫煤矿”这个转化器还具备另一种功能——某些渎职官员用它转化权力与金钱。煤矿,本来完全可以成为具备温情功能的转化器——转化劳动与幸福。当有些煤矿功能异化时,折射出的不仅是某些矿主的良心异化,更是某些监管者的角色异化。很明显,遏止矿难,首先得从摆正监管者的角色开始。 “迷宫矿井”是中国现代化的污点,这样的矿井到底还有多少?如果不能把这些污点一一找出,一一清除,矿工难安,民众难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