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冰洁
9月3日,成都59岁的肖大爷乘坐公交车时尿急,在多次请求司机开门未果后,他无奈用矿泉水瓶“解决”了问题。当事公交公司领导随后对肖大爷致歉,但他们同时表示,司机首要考虑是安全,公交车行驶中随便开门容易酿成事故,比内急更危险。 (9月7日《成都商报》) 公交司机有难言之苦,专家和律师也倾向于公交司机应该坚持制度,而公众不依不饶,一边倒批评公交司机。似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到底谁是谁非呢?笔者认为,谁都没有错。事实上,这是一个超出是非观念的人性问题。 首先,人有三急,这是生理现象,谁也不能免俗。而肖大爷又是一个患糖尿病的老人,“尿频尿急”是经常的事。公交司机不论是出于对病人的关心,还是对老人的关怀,人性化的做法是起码的。正所谓,谁能抗拒岁月而不老呢?然而,公交司机坚持不停车,肖大爷被逼无奈,只好用矿泉水瓶解决内急。发生如此尴尬的事情,与其说公交司机缺乏灵活变通,不如说缺乏对老人的温情关怀。 其次,关爱老人既是政府和家人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虽然当下关爱老人的呼声比较高,各方表面比较积极,比如呼吁给老人让座,提倡“常回家看看”,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退休金、医保报销比例等,无不折射出对老人的关怀。但是,关怀老人,还有很多理念错误和认识误区,做得还很不够。否则,不会出现老人在公交车上用矿泉水瓶解决内急的现象。 再者,关爱老人要有具体行动,而不是一句漂亮的口号。为此,公交部门可以设置一些人性化关怀措施。比如,老人上车,用语音问候老人,提醒老人“抓稳、走好,找座位坐好”,车上没有空位,要及时提示乘客给老人让座;老人下车,温馨提示“慢慢下,别摔倒”“乘客要礼让,莫挤老人”……公交车在细节上做好了关怀老人的丝丝缕缕,既做了尊敬老人的表率,又带动和勉励乘客,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在关怀老人方面,社会还有很多具体细微的工作要做,社会各个方面也都大有可为,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把工作做扎实,把“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价值观变成一个个具体的行动,让人时刻感受到社会的关怀,让老人觉得生活幸福。如果连老人的内急都置若罔闻,何谈关爱老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