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炳涛
优胜劣汰是保持社会健康运转的基本法则之一,教师资格定期认证注册制度不可避免。然而,好事办好了才叫好事,在教育去行政化尚未提上改革日程,且教师评定标准仍然比较单一的背景下,定期注册有种单兵突进的感觉,恐怕难以发挥预期效果,甚至负面效应也会丛生。
从今年开始,上海中小学教师资格在首次注册后将不再是终身制,或改为每五年认证注册一次。教师不再是“铁饭碗”,如果考核不合格,将退出教师岗位。另据了解,北京近日也传出类似消息。 (本报今日A23版) 打破终身制是件好事。优胜劣汰是保持社会健康运转的基本法则之一,有适当的压力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各行各业,本来就不该存在“铁饭碗”的说法。从时代大势看,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不可避免。此前国家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也明确了这一点,北京和上海只是改革先头兵,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或许指日可待。 尽管拥有完美无瑕的理论依据和无可指摘的改革初衷,但“五年一注册”的消息一经传出还是引发了不小的质疑波澜,并未取得预期的社会反响。其实当前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育行政化,权力对教育介入过多过重,束缚了教育的发展。认证注册本身是一种行政许可,每五年注册一次,权力的介入无疑更多更频,与合理走向背道而驰。而且,在教育去行政化尚未提上改革日程,且教师评定标准仍然比较单一的背景下,定期注册有种单兵突进的感觉,恐怕难以发挥预期效果,甚至负面效应也会丛生。 一方面,由于主管部门每五年集中掌握一次教师去留大权,故而有寻租缝隙,定期资格注册有沦为“教师劫”之虞。另一方面,考核标准也是个问题,若是“论文化”“成果化”,既容易流于形式,又容易助长教育功利主义,让教师工作重心出现偏离。再者,若涉及电脑操作或新媒体运用手段,对并不擅长这些技术的老教师是一种额外负担。 好事办好了才叫好事,如若办砸了,“五年一注册”就可能衍化为变相折腾教师,势必损害他们的积极性,祸及教育事业的未来。据9月10日的《中国青年报》报道,一份由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报告显示,大城市近八成的小学教师岗位由女性把持着,中小学男教师已如大熊猫般稀缺。尽管比例失衡的现象由来已久,但值得警惕的是,阴盛阳衰呈现加剧态势,越来越多的男教师选择“逃离”学校,而收入、社会认同度低,以及教育环境僵化都是诱因。本来情况就不妙,如果再在制度层面加以折腾,自会引发更多教师的不满,那点数量可怜的男教师可能进一步流失,给中小学教育埋下深刻隐忧。 定期认证注册说到底是一种威慑,属于“惩”的范畴,而一项制度的有效运行显然离不开权责对等、奖惩结合的整体氛围。片面强调惩处的威慑力并不能解决问题,反之同样如此。因而,在对教师行业引入优胜劣汰机制的同时,莫忘了提高教师的待遇与社会地位。据说,在号称“教育全球第一”的芬兰,教师的社会地位堪比中国的高级官员,优厚的待遇促使精英人才跻身校园,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有人说,现在中国教师的待遇和地位已经不差了,可那是纵向比较,横向呢?何况,关爱教师就是关爱我们的下一代,还有什么比这个理由更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