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华堂在倒垃圾。 |
|

|
|
本报讯 奎文区北海路街道华银小区3号楼和4号楼是原开关厂的宿舍楼,工厂倒闭后,两座楼无人管理。分别住在3号楼和4号楼的王华堂和牟述喜两人承担起了楼长的责任,两人一干就是15年,东奔西走,为大家伙解决了吃水、用电、供暖等难题,得到了大伙儿的一致肯定。 10月24日,记者来到王华堂家中,门口 整齐的放着一把扫帚和一个簸箕。“我们这栋楼的楼道卫生都是我们老两口负责,把工具放在门口,出去拿着就走挺方便的。”王华堂说,他和老伴每天早上轮流拿着扫帚从楼顶扫到楼底,然后再去小区内转转,捡拾垃圾。 64岁的王华堂告诉记者,3号楼和4号楼是原开关厂的宿舍,他们1997年10月份入住,1998年4月份开关厂就倒闭了。到1999年年初,这里的居民就基本跟原来的单位脱轨了。“单位破产后就没人管了,两栋楼共72户居民,其中有近三个月被停水停电,只因为没有地方交水电费。”王华堂说,楼里的居民大都是年轻人,平时忙工作空闲时间少,他和牟述喜两个人事情比较少,就主动挑起了这个担子,一直干到现在。 在俩人的努力下,两栋楼通了自来水,之后,又完成了一户一表改造。“为这事,我们两个人可是跑了大半个潍坊,最终才把问题解决。”牟述喜回忆道。 记者了解到,15年来,两栋楼的卫生、出入安全几乎都是他们俩人负责的。一早一晚开关大门,进来陌生人一定得问清楚,垃圾桶里的垃圾多了就去找垃圾转运站…… “卫生工具都是俩人掏钱买的,就放在楼道底下。”附近一家小卖铺的店主连连称赞,“小区内几乎没有人不认识王师傅和牟师傅,他们俩坚持了15年,太不容易了。” 记者又采访了几名居民,说起俩人的事迹,大家伙都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2011年,王华堂被奎文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奎文区关心下一代‘三项活动’十佳‘五老’志愿者”荣誉称号。 (记者 王叶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