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全党必须警醒起来
放过郑媛媛,她只是个受害者
孩子爆脏口教育欠火候
“不孝顺不保送”具有引导意义
2012年11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爆脏口教育欠火候



  □张兰军 

  “你老年痴呆吧!”“神经病!”一个年仅8岁的长沙小女孩,在公交车上冲着一位七旬老人大吼,引来旁边女乘客的不满,当场出手狂扇小女孩几个耳光,小女孩脸肿了好几天。为此,小女孩的妈妈想请报纸帮忙,找找这名下狠手的妇女:孩子出言不逊,就该下这样的狠手吗?
      (11月27日《三湘都市报》)
  事情的起源,只是因小女孩乘车时,投了一张5元的钞票。而按当地要求,小孩是不用买票的。按说,孩子此番乘车买票,是“遵规守矩”意识在其心中的显现,是一件好事。谁料,司机的几句大声数落,老太太接腔后的不停唠叨,最终让“好事”变成了“坏事”。
  不管怎么说,小女孩骂老人“痴呆”是不对的。孩子偶遇“挑衅”便破口大骂,与其家教不能说没有联系。设想,父母若平时对其教育到位,文明礼貌牢记于心,爆脏口还会这般轻易发生?
  同时,在孩子试图按“成人套路”出牌,乘车即买票时,面对其所谓的“少不更事”,甚至有些“讨人嫌”,如果司机能耐心说明,如果老太太能给以“温馨解释”,一切都心平气和之下,孩子应该也不会这般心急火燎,口不择言。
  至于报道中的这位中年妇女,孩子爆脏口,我便下狠手,就更不对了。要知道,再怎么说,她也只是个8岁的孩子。童言无忌,需要大人们有宽容之心。必要时,更需拿出实际行动,用爱心托举爱心,用善良引领善良。可如此这般,一番“快意恩仇”后,种下“暴虐”的种子,又怎能奢望结出善良的果实?
  孩子爆脏口,教育欠火候。这不仅体现于事情“来龙”上,更见之于其“去脉”中。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孩子们要健康茁壮成长,家长有义务,学校有责任,社会各界也不能置身于事外。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