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诚信鸡蛋哥”不应是稀缺资源
“屌丝”落选十大流行语 元芳,你怎么看?
嫌农民工坐公交凸显阶层隔阂
2012年12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嫌农民工坐公交凸显阶层隔阂



    赵强

  对于频频上演的农民工“公交情景剧”,公众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穿得脏坐公交不能与农民工素质低划等号,舆论也不应揪着时髦老太们的言行不放,唯有通过制度革新实现社会公平,让农民工在内的广大普通劳动者群体能够体面劳动、有尊严地生活,公交车里才会真正干净。
  “你穿得这么脏,就不应该坐公交车,应该自己走路回家!”12月28日,重庆市825路公交车上,一名穿着时髦的老太呵斥身旁风尘仆仆的农民工,指责其影响市容。当时,车上的其他乘客无不对这名老太的话感到愤怒:“真正影响市容的是这名老太!”此事被上传到微博后,引来众多网友关注。
           (本报今日A20版)
  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者的一份子,理应获得与城里人同等的权利和尊严,这样的看法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也因此,每当农民工遭受歧视和权利被侵犯时,公共舆论总会站在农民工一边,对歧视与侵犯者大加挞伐。这种对弱者的保护维护了社会正义,根本上也是维护了每个人自身的权益。
  但若一味站在道德制高点进行廉价的道德指责,则很可能会因为情绪冲动而模糊了事情背后的本质。让言行上有些道德瑕疵的人完全承担了责任,不仅有失公平,更可能使制度上的疏忽被掩盖。这对遭受不公正对待者也无裨益,因为没有更深层次的保障与完善,他们的遭遇在这里得到道德的同情,又会在别处被复制重演。
  农民工乘坐公交车的尴尬正是这样的典型案例。2006年10月28日,在西安打工的农民工蔡师傅和7位装修工人穿着沾满白色涂料的工服乘公交车时,被司机和乘客要求脱掉外衣;2012年7月28日,南京一辆28路公交车上,一吴姓男子因嫌上车的两名农民工身上汗味太重,竟赶农民工下车……这些事件发生之后,公共舆论都进行了道德谴责,时至今日,类此的剧情却一再上演。
  农民工的“公交情景剧”还有这样的场景:2012年1月17日,在重庆轨道交通1号线上,一些农民工放着空座位不坐,选择蹲着或站在车厢门口附近;2月20日,西安几位农民工乘地铁时有座不坐,只怕把座椅弄脏……这些情节清楚地表明,农民工们的素质并不低,他们懂得替别人着想,能够顾及别人的感受,只是走得急、顾不上或是经济条件实在有限而已。
  伴随农民工被歧视,甚至羞辱的事情频频爆出,清楚地表明收入分配日益悬殊所导致的社会阶层分化已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由此形成的社会不公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群体之间的隔阂、抵触呈现加剧趋势。同时,这更暴露出一部分人虽然先富起来了,但这个群体的素质并未同步提升,他们缺失了待人接物应有的起码的理解、尊重、包容和敬畏之心。
  时髦老太的做法确实欠妥,但一味指责甚至用道德之棍对其棒打一通也只不过是治标之举。唯有加快推进制度革新,努力实现社会公平,让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普通劳动者群体能够体面劳动、有尊严地生活,基于共富理念下的人格公平才有望从理想走进现实。也唯有如此,公交车里才会真正干净。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