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毕晓哲
在正在进行的济南市两会上,一份由10名政协委员联名上交的提案让济南黄河大桥超期收费问题再度引起关注,提案要求尽快取消已经多收了4年的济南黄河大桥过桥费。山东高速集团的工作人员回应,公司要考虑到全体股东的意愿。 (1月10日中国之声) 明明是路桥公司方面自己想继续收,结果却打着“要看股东意见”的旗号,真的有些厚颜无耻。固然,身为上市公司的山东高速集团,收费收的越多、时间越长,对于股东当然是有好处的,但真正让该集团公司甘冒公众诟病,至今超期收费长达4年时间的动机不过是自己的私利。 据有关方面测算,该收费大桥从开始收费到2011年,收费金额已远远超出了建设成本,收费期限也超出了25年的最高收费年限,迄今超期4年有余。收回成本之后,继续收费必然是一个“净利”,在超期收费的巨额利益驱使之下,能拖一天是一天,带来的必然是巨额的收益。也难怪该公司在回应是要披上一个“招骂”的“看股东意见”继续收费的马甲。 近几年来整理整顿公路收费乱象政策频频出台,但效果并不明显。2011年6月14日,交通运输部等五部门宣布开展收费公路违规及不合理收费专项清理,一年多的专项清理已经过去,但停止收费的高速公路却屈指可数,“剩下”的大量收费公路继续在“不合理但不违法”(国家审计署公布18个省市收费公路建设运营管理情况,针对这种超期收费情况,作出的结论)的收费之路上“狂奔”。“违法违规”长期乱收费的道路和桥梁之所以公然存在,一些像济南黄河大桥这样的“超期收费”大桥,之所以肆无忌惮并不排除还源于地方利益背后的地方“撑腰”。收费公路(大桥)不再乱收费、超期收费,损失的是地方利益和财政收入,如以去年10月终于停止收费的郑州黄河大桥在为例,在其超期收费的16年间就违规收费14.5亿元,年均约9000万元违规收入可以进入地方财政。济南黄河大桥超期收费的每一年里,可以给地方政府带来多大的收入和财政进帐呢?不需要一个精确的数字就足以说明。 一些路桥集团只顾自己的私利,而不顾公众愤懑,是“脸皮厚”的真实写照。这家路桥集团扛出一个“看股东意见”的拒绝停止收费的马甲,并不出人意料,在一个态度暧昧的地方政府纵容和默许之下,什么样的超期收费“理由”编造不出来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