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蔑视举报的官员架子摆大了
免费坐火车的理想要虑及现实之困□堂吉伟德 
“自发电卖给国家”需要制度兜底□林萧 
中职生低认可度揭职业教育短板□邓海建 
丢的即使不是文物问责也不能太淡定□张绪才 
2013年03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丢的即使不是文物问责也不能太淡定□张绪才 



  日前,颐和园南湖岛涵虚堂栏杆的云龙纹石雕望柱头失踪。颐和园方面称,失踪的望柱头可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涵虚堂修复时制作的,目前判断不属于文物。目前失踪的望柱头尚未查找到下落,正在赶制新望柱头,准备黏合上。      (2月28日《新京报》)
  颐和园失踪望柱头有明显人为撬动痕迹,当属被盗无疑。这也是继2011年故宫失窃案之后,近年来发生的又一起恶性盗窃案。
  无论能否找回被盗物品,能否抓到犯罪嫌疑人,颐和园望柱头失踪都不应被视为是小事,更不能制做一个新望柱头黏合上了事。
  首先,失踪的望柱头到底是不是文物定性不能模糊,不能是“可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涵虚堂修复时制作的”。颐和园方面的这一解释明显有推卸责任之嫌。试问,其一,“可能是”就一定是吗?其二,修复时制作的复制品就不需要保护了吗?其三,“目前判断不是文物”是谁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相关信息是否该进一步公布与公开?
  其次,管理方是否应该反思管理失职之责?失踪望柱头可能不是文物,但颐和园却是不可否认的重点文物单位,其内物品均在保护之列。那么相关管理者是如何履行职责的。比如有网友称“望柱头重达数十公斤且个头不小”,它是如何被撬下来的,是否已经运出了颐和园?管理者何以在巡视时才发现?相关监控录像等是否发现可疑情形?
  望柱头失踪,无论其是否为文物,无疑都对颐和园、对文物保护敲响了警钟。查明原因,寻找失踪望柱头,严惩相关责任人,也不能因为“不是文物”而轻视。否则,这次失踪的不是文物,但下一次呢?
  云龙纹石雕“望柱头”的神秘失踪了,颐和园的管理者除了尽快将它修复之外,更应该把它当一个已敲响的警钟,不能太“淡定”,要找出责任、找出问题,从中吸取教训,进而修补上存在于管理方面的各种漏洞,这才是颐和园管理者们的当务之急。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