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根治药价虚高,定价改革是良方
要设“李太白文学奖”别扯“话语权”
全城搜救男婴善的力量不孤单
2013年03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根治药价虚高,定价改革是良方



    本报评论员 李明志
  在这个堪称“疯狂”过程中,虚高的药品指导价可谓恶贯满盈。现行药品定价机制明显带有“原罪”,权力寻租的痕迹在整个产业链“魅影重重”。基于保证公开和执行力的原则,改革现有药品定价机制,当是药品行业为自己正名、赢回信任的釜底抽薪之举。
  关于谁是“暴利药”幕后推手的问题,不少网友把矛头指向了医院,认为是医生“收回扣”推高了药价;也有人指责药品集中招标,不能有效挤掉药价的水分。对此,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则认为,医院只是“暴利药”利益链条的下游,问题关键出在源头政府物价部门定价虚高。
        (3月4日《南方日报》)
  作为主管医政的高级别官员,基于深厚行业阅历做出的此番“懂行”披露,直指畸形“暴力药”滋生的源头,一针见血,权威性自然不言而喻。但其实,这位官员看似振聋发聩的说法,也不过是在“炒冷饭”而已。央视曾对“暴利药”链条进行了详细披露,一些药品从平价出厂到医院患者手中,中间利润最高竟达6500%以上。在这个堪称“疯狂”过程中,虚高的药品指导价可谓恶贯满盈。
  审视现行的药品定价机制,明显带有“原罪”:国家发改委或各省物价部门给药品制定一个“天花板式”的指导价,价格被顶到远远高于实际价值的水平;而省级统一招标价为“斩首价”,只是指导价的基础上“温柔”地挤出一点点水分,药品价格仍然畸高。
  对此,有物价部门人士解释,因为我国药品品规复杂,在进行价格核定时,多采取企业自主提供成本信息资料的方式。而对于企业提供的资料,由于物价部门工作人员人手不够,故难以做到实地查看每个药品反映价格信息的第一手资料。如此理由着实荒唐,姑且不论是否真的在信息核实上存在诸如“人手不够”之类的客观局限,即便果真如此,定价部门就有权利罔顾职责规定和职业操守,对事关百姓福祉的药品价格匆忙放行吗?不客气地说,这实际上已构成了渎职的事实。
  代表患者利益的省级统一招标部门,面对畸高的药品指导价,去和药品生产商、销售商讨价还价,争取最大程度上为患者挽回损失,本是理所应当。但就在这个环节,一系列背对公众的暗箱操作,让患者再次被生生宰了一把。一些医药代表道出了实情:“首先要知道审定招标价的专家是谁,要打通关系。”由此不难发现,权力寻租的痕迹在整个药品产业链“魅影重重”。
  在指导价和招标这两个本为降低药价而设的“关口”均已失守后。本就居于弱势地位的公众利益直接暴露在了逐利者“刀口”之下,无力地成为了待俎之肉。一次次剧痛之后,公众对药品行业的信心随之趋于消弭。媒体一再曝出的动辄以命相搏的医患关系对立,来自药品乱象的搅局难逃干系。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在整个行业已经劣迹斑斑的境遇中,如何为自己正名并努力赢回公众信任,使药品价格公道合理,从根源上着手,基于保证公开和执行力的原则,改革现有的药品定价机制无疑是最为迫切和行之有效的釜底抽薪之举。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