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处处大手笔,应求真政绩
豪华简历是家长抢跑心理的道具
“豆腐渣”校园工程拷问的不仅是道德
2013年03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处处大手笔,应求真政绩



    新华社记者 涂洪长
  一些地方在建设发展中频现“大手笔”之作,种种“大干快上”、“大刀阔斧”式的政绩冲动,引起多方关注和担忧。一味沉醉于“大手笔”,甚至一窝蜂式地搞“圈地”和“造城”运动,不仅耗费和破坏大量资源,而且违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大手笔”最终可能沦为“大败笔”。
  大拆迁、大造城、大上项目、搞大工程……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在建设发展中频现“大手笔”之作,种种“大干快上”、“大刀阔斧”式的政绩冲动,不断引起多方关注和担忧。一些代表委员呼吁:在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时刻,必须破除一味贪多求快、贪大求洋的“大手笔”迷思。
  建一幢新楼,造价与贫困县收入状况严重脱节,造型却与海内外名建筑接轨;造一座新城,举债动辄成百上千亿元,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当成口号;引入一个大企业,对财政数字“巨变”大书特书,却把环境风险置之脑后……在现实中,一些地方政府的“大手笔”依赖症以及有时由此引发的不良后果引起越来越多的反思和批评。
  “加快发展和加大建设力度本身并没有错,但一些地方‘大手笔’工程暴露出的问题着实不少。”一位全国政协委员的话代表了很多人的忧虑。
  不按科学民主决策,仅凭长官意志和“拍脑袋”;不以人为本,漠视群众利益和呼声;不考虑长远后果,只顾眼前效益;不讲法律法规,但求“突破常规”等等。当一些好大喜功的“大手笔”工程沦为烂尾工程,甚至成为导致官员下马的腐败工程,那些曾经激动人心的豪言壮语都会成莫大的讽刺。
  其实,一些地方和官员热衷于“大手笔”,根子还在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不少代表委员指出,一些地方仍把“增长”等同于“发展”,热衷于“做大做强”,而无意于“做精做美”。一些官员把政绩等同于数字和工程,只想着在任期内多出政绩、快出政绩、多做看得见摸得着的显性政绩,重“面子”轻“里子”。
  种种经验和教训再三表明,推动地方建设和发展,固然需要一些切合实际的“大手笔”,但一味沉醉于“大手笔”,甚至一窝蜂式地搞“圈地”和“造城”运动,不仅耗费和破坏大量资源,而且违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大手笔”最终可能沦为“大败笔”。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