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 裘立华 王政 社会广为关注的黄浦江死猪事件,仍待有关部门进一步披露信息。截至目前,上海已经从黄浦江打捞死猪8000多头,上游的浙江嘉兴收集死猪3000头。记者走访嘉兴多个村庄发现,病死猪丢弃在河道、路边、废旧灌溉设施等处的情况较为常见,由于江南河道相互贯通,死猪在河道腐烂、变质,有可能造成水质污染及传染病等问题。 (3月20日新华社) 近期发生的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引发公众高度关注。新华社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事件发生偶然中蕴涵必然,这是发达地区畜牧业污染长期积累后的一次爆发,也是忽视农村面源污染而遭遇的一次报复,敲响了养殖业等农村面源污染的警钟。 养殖业是农村面源污染的重要构成之一。相对于污染集中,有固定排污口的工业污染而言,我国传统养殖业的粪便和病死禽畜处理还是按照原始落后的方式,此次黄浦江死猪漂流事件,就是一个佐证。 近几年,尽管工业污染治理效果不尽如人意,但社会各方面已经越来越重视。对于像养殖业这样的农村面源污染,却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而实际上,养殖业等农村面源污染,危害并不比工业污染低。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显示,农业源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达到1324.09万吨、270.46万吨和28.47万吨,分别占到全国排放量的43.7%、57.2%和67.3%。由此可见,农业污染也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 养殖业污染又是农业污染中最为重要的构成之一。据环保部和农业部公布的数字显示,2010年,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达到1184万吨和65万吨,占全国排放总量的比例分别为45%、25%,占农业源的95%、79%。养殖业污染已成为部分水体水质恶化的重要污染源。 以养猪业为例,我国目前的养猪量占全球总量一半,每年产生粪便6亿多吨。这些污染散布在农村,收集和处理困难。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肉禽在日常消费中的占比提高,养殖业的规模不断增大,养殖业污染总量和所占污染的比重呈上升态势。如果不进行综合治理,类似的死猪漂浮事件还会继续出现。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这需要既重视创建“美丽城市”,也要呵护“美丽乡村”,因此亟须采取措施应对养殖业等农业污染带来的环境挑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