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川王村港镇海岭村“年例”期间,竟请来无证照歌舞团上演“脱衣舞”助兴。3月23日,吴川市委宣传部通报称,该市日前已依法对此事进行了查处,部分责任人现正接受公安机关依法调查。 (3月24日《广州日报》) 案件虽已在调查之中,但反思却刚刚开始。村委“年例”这样隆重而喜庆的日子,没有请正规的演唱团来助兴,也没有自编自导全村同乐,而选择“脱衣舞”助兴,令人咋舌。这其间既有法律意识的淡薄,也有社会风气的堕落,更多的恐怕还在于农村文化娱乐的匮乏。“文化荒漠”的存在,给了脱衣舞生存的空间。 黄赌毒近年来在农村日益泛滥,其间尤以脱衣舞等低俗文化最为突出。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偏远地方,有借庙会公然演之,有借红白喜事相互比之,此番海岭村“年例”邀请,也是此风泛滥之下,公私兼备的惯性而已。 高端的抽身而去,低端的就会占领市场,高雅的难觅踪迹,低俗的便会阴魂不散,这既是市场法则,也是文化规律。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有关部门是否真正正视了此类现象的存在?又是否真正关心农村和农民的需要? 透过农村文化现状不难发现,文化娱乐方面的匮乏,跟农村文化建设的滞后息息相关。农村图书室名存实亡,乡镇艺术团人去楼空,即便是冠以“文化站”的组织构架,也多是一个空架子,要人没有、要钱没钱,更别谈开展几场文化活动,组织几场“文化下乡”,或者开展有效的文化活动。在经济主导一切的语境下,文化建设被忽视,地方政府既缺乏投资文化建设的热情,也缺少组织群众进行文艺创作和表演的心思。 调查显示,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投入不足,二是基础设施落后,三是机构运转困难,四是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一些农村文化建设处于“无阵地、无队伍、无作品”的“三无”状态。很多时候,农村要开展一场活动却找不到正规的文化表演队伍。在文化繁荣的表象之下,那些贴近农民、贴近农村的文化产品少之又少,高端和正规无处可循,群众就只能退而求其次转向低端与低俗。 让先进和健康的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前提是要有先进和健康的文化产品和方式存在,能让群众的文化需求得到满足。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来抓文化建设,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机构建设,强化文化服务,营造良好氛围。如此,“年例”庆祝才不会成为个人之悲和文化之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