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防控H7N9禽流感
 
标题导航
抗日影视剧别再那么“二”了
“商户罢市”乃尊重民意的诉求□杨燕明 
2013年04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抗日影视剧别再那么“二”了



□本报评论员 李帆 
  抗日剧的离奇场面,看似解了民众心头大恨,却沦落为哗众取宠的娱乐品,忽视了对观众带来的麻痹感。在“神剧”的“韬光养晦”下,观众陶醉于战功显赫和个人英雄主义之中,为抗战付出的代价和遭受的屈辱已被尘封,抗战历史俨然成为观众狂欢的“小品”。

  一些情节离奇的“抗日剧”中,一颗手榴弹可炸下日军的飞机,一把飞刀可灭重炮。一名群众演员1天内在不同剧组死8次。横店影视城数据显示17天内一共打死“鬼子”10846人。专家称制作方选择抗日剧因不会出现政治错误。央视评论称,一部接一部抗日剧是比着看谁俗、争着看谁二。
            (本报今日A24版)
  八路军枪林弹雨中如神功护体,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随手扔个手榴弹就能炸毁天上的日军飞机;横店影视城数据显示,17天内一共打死“鬼子”10846人。抗日剧的离奇战争场面,看似解了民众心头大恨,却渐渐卸下了宣传教育的角色,沦落为哗众取宠的娱乐品。
  抗日题材影视剧争着看谁更“二”,必然有其依附的土壤。一者,“神剧”迎合了多数观众的“爱国”心理。在神乎其神的战争场面前,有谁不为八路军的骁勇善战拍手叫好?即便明知存在虚构的成分,却依然乐此不疲,自欺欺人地信以为真。观众喜闻乐见,收视长虹便水到渠成,制作方何乐而不为呢?
  二者,制作方和监管方缺乏对历史的基本尊重。在不少抗日剧中,日本兵被刻画得像十足的“低能儿”,八路军以一敌百,试问:若果真如此,抗战何须八年之久?那些热血男儿又何至于毁家纾难战死沙场?在收视率和“敌我分明”的框架下,历史成了被戏说的故事,该有的尊严被践踏得粉碎。
  “神剧”娱乐了观众,制作方也赚得盆满钵盈,既提高了民族自豪感,又创造了效益,看似一箭双雕、功德无量,却忽视了对观众带来的麻痹感。在“神剧”的“韬光养晦”下,观众陶醉于战功显赫和个人英雄主义之中,为抗战付出的代价和遭受的屈辱已被尘封,恶搞、粗俗的成分更将这段历史推向了娱乐化的边缘,抗战历史俨然成为观众狂欢的“小品”。
  但抗战的胜利不只有辉煌的一面,军民付出的鲜血和代价不容忘却,对民族的屈辱切忌视而不见。
  抗战剧片面夸大战绩,扭曲真实的历史,只会迷惑了观众的双眼,内心形成错误的历史观:原来抗战如此简单。
  抗战剧的初衷乃凝聚民族力、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如果一味地追求刺激和吸引眼球,却走上了歪曲历史的轨道,后患无穷。影视剧制作方该放下那份浮躁喧嚣,还原一段真实的抗战史,给观众一个理性看待历史的平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