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综合消息 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4月13日在长沙表示,根据大多数移植医生的观点,如果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获取标准流程与技术规范能尽快建立,中国器官移植依赖死囚的现象“两年之内将有所缓解”。 13日,“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人体器官捐献与获取标准流程和技术规范讨论会”在长沙召开。会议透露,目前中国每年大概有30万人等待器官移植,但可成功移植器官约为1万例,器官需求数量与供给数量的比例约为30:1,器官来源严重短缺成为不争的事实。而中国器官移植长期以来以使用死囚器官作为器官主要来源。随着中国社会的进步,死刑判决逐年减少,中国器官移植“捐献无门”情况更为紧迫。 为解决这一短缺现象,中国卫生部与红十字会于2010年3月联合启动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目前已有实现700多例自愿捐献。黄洁夫表示,随着试点工作的开展,依赖人体器官捐献与获取标准的建立,希望这个数字尽快变成2000,甚至10000,届时问题就可以解决。 针对器官短缺之下器官移植领域发生的器官非法获取买卖、器官移植不公等各类乱象,与会专家表示,即将建立的标准将努力杜绝这类现象发生。针对因为利益非法获取器官的情况,将吊销医生执照、取消医院的器官移植资格,触犯刑法的将按法律处置。会议透露,中国器官移植坚决坚持自愿捐献原则与无偿捐献底线,但会考虑通过地方政府或红十字会给予供体家属适当人道主义关怀,并将努力使死囚捐献与自愿捐献原则接轨,让死囚器官必须经死囚本人同意方可捐献。 与会人员认为,这一标准的建立,将为解决中国器官捐献事业发展中的各类诟病奠定很好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