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过期权力仍有效,该打谁板子
强迫员工剃光头的文化太变态
2013年04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过期权力仍有效,该打谁板子



    本报评论员 李帆

  过期权力签字仍有效的闹剧之所以能够上演,有部分领导干部本身政治觉悟不高、以权谋私的问题,也有下属狼狈为奸的因素在推波助澜,而归根结底,还是组织部门、纪检部门监管失职、纪律不严,民众监督之渠不畅造成的恶果。

  上午已经被免职了,下午还在签字报销,被举报后,四川眉山市东坡区纪委介入调查,东坡区路政大队原大队长赵某等人落马,赵某因贪污被判有期徒刑10年。 (本报今日A29版)
  因贪污被判入狱10年的赵某,不图改过自新,却急于抓住最后一次“机会”中饱私囊,颇有亡命之徒的疯狂。被免职的官员无所顾忌倒不难理解,可工作人员为何要沆瀣一气呢?
  免职,顾名思义就是免去职务,不再担任原职务,代表着从那一刻起就不再履行任何原来职位的权力和义务,然而赵某上午已被免职,下午居然还能签字报销,真是呜呼怪哉。被免官员争分夺秒地发挥“余热”,必然有其错误的“官念”作祟。“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成为部分被免官员共识,处罚已下达,“死猪”不再怕被开水烫,便肆无忌惮地以权谋私,但过期的权力又为何能够呼风唤雨呢?
  若被免职的官员仍签字是拷问官员执政理念的道德问题,那么过期权力有效就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权力监管问题。
  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工作人员能与其划清界限,赵某也就只能像剃头的挑子——一头热了。真正让民众难以理解的是:工作人员为何会依然对其唯命是从呢?或许,工作人员只是不想因“遗留问题”而造成坏账,还是出于同情,满足他最后过把“一支笔,一把手”瘾的愿望?既然已经苟同于虚报支出骗取公款的手段,又何不将权力滥用进行到底?
  无论是处于何种目的,工作人员都难脱“助纣为虐”之嫌,权力行使“圈子化”,监管几成空白,过期的权力才有了为所欲为的土壤。
  因此,在笔者看来,过期权力签字仍有效的闹剧之所以能够上演,有部分领导干部本身政治觉悟不高、以权谋私的问题,也有下属狼狈为奸的因素在推波助澜,而归根结底,还是组织部门、纪检部门监管失职、纪律不严,民众监督之渠不畅造成的恶果。
  若将权力行使置于民众监督之下,权力“出轨”便无依附之地。因此要杜绝被免官员仍签字的乱象,还应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长效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监督的职能、让监督给力。只有让全社会共同参与,全方位多形式地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情况进行监督,完善长效监督机制,一个高效廉洁、清风气正的服务型政府才有望真正来到民众身边。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