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综合消息 毕业季来临,许多毕业生选择在网络上“海投”简历以争取面试机会,也有毕业生不甘心简历“石沉大海”而不惜在网络上“重金悬赏”,吸引专业“职客”帮助自己获得职位。但这种看似时尚的网络“悬赏求职”其实会带来许多风险。 在一家专业提供“悬赏求职”服务的网站上,记者搜索发现,求职者开出的价码从1000元到5000元不等,求职范围分布在多个行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求职形式,我对‘悬赏求职’的安全性存有疑问,求职者可以从‘职客’那里得到个性化的服务,但求职者条件达到要求才是进入单位的‘硬标准’。”黑龙江大学就业指导处副处长陈宝凤认为,大学生缺乏求职经验是正常的,但不应“急于求成”而跟风盲从“悬赏求职”。 业内人士分析,当前我国网络“悬赏求职”市场还不规范,“职客”的身份和专业程度得不到保证,求职者的理想岗位也并无“保质期”,即使获得岗位仍面临着解聘风险。这种过于暴露身份信息和效果并不确定的求职方式,极易引起经济纠纷,或致求职者上当受骗、“职财”两空。毕业生求职时应多方考察用人单位和中介机构的资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