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5月27日,记者在昌邑市石埠经济发展区垃圾中转站看到一种“神秘机器”,只见它张着一张大嘴,将垃圾一口一口地“吃”进肚里,然后振动着身子,从4个出口分别“吐”出杂草、尘土、砖头瓦块和剩余垃圾……转眼间,一大车垃圾便被分了类。一名工人师傅告诉记者:“有了这个家伙,省力又省事,我们工作起来再也不用那么累了。” 这台“神秘机器”是昌邑市环卫局与淄博市周村宏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共同研发的垃圾源头(中转站)减量设备——电动筛,通过风吹加电振动,根据比重原理将混杂在生活垃圾中的建筑垃圾、尘土、杂草等在压缩转运前筛选分离出来。分离后将尘土和杂草就地掩埋,砖头瓦块等少量建筑垃圾统一运到该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进行处理,剩余的全是纯生活垃圾,实现了垃圾清运减量。 电动筛成功投入使用后,该市农村生活垃圾日清运量由原先300吨减少为现在的180吨,大大缓解了垃圾处理压力,也降低了运输、处理成本。 (记者 齐文 通讯员 李洪帅 夏宗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