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山寨救护车牵出多少狼狈为奸
选秀节目的“眼泪秀”该歇歇了
户籍改革只是手段城乡均衡才是目标
2013年06月1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选秀节目的“眼泪秀”该歇歇了



    新华社记者 许晓青 
  选手哭哭啼啼,评委闹闹哄哄……收视率不俗的电视选秀节目近来又遇新瓶颈。正在此间参加第19届上海电视节的业内人士点评,“选秀热”走入了一些误区。(6月13日新华社)
  随着《中国达人秀》《中国好声音》等一批高质量选秀节目脱颖而出,我国各地电视台出现新一波的“选秀热”,以草根才艺和歌唱技巧为主轴的选秀,使一批“小人物”圆了“上电视”的梦想,但也难免“不着调”的情况时有发生。
  一是过度煽情、恶搞。时下,选手之间“煽情、比惨”已成为电视选秀一大怪相。一些节目忽视选手的才艺表演,一味煽情催泪,降低了节目本身的艺术感,令观众和专业人士厌烦。
  之前以比拼歌唱专业技巧为主的《我是歌手》在热播阶段也出现了知名歌手人人上台煽情、个个泪流满面的场景,一些观众认为“有的歌手,表演过了头”。而近期在某歌手选拔节目中,多名男选手不专注比赛,却轮番向“导师”、电影演员章子怡“示爱”,节目播出后,观众觉得“有点儿俗”。
  二是编造故事、情节雷同。从“达人秀”到“好声音”和“我是歌手”,每种模式一火,立刻出现各地一哄而起、接踵模仿的怪现象。与此同时,一些地方还出现了走穴赶场的“选秀专业户”,一些选手和编导不惜编造故事,哄骗观众,追求的是“眼球经济”和短期内的商业暴利。
  三是过分依赖西方选秀模式。上海电视节“节目模式引进与原创论坛”上传出信息,自从“达人秀”“好声音”等购买英美电视节目模式版权,并成功“改造”为中国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后,国内广电行业出现了一股竞相购买西方综艺电视节目模式的热潮。
  参加节目交易的业内人士披露,这股版权购买热,不仅推高了节目模式的版权市场价格,同时也不是每档引进节目都完全符合我国电视观众的实际需求。相当一部分节目斥巨资却“打了水漂”,应当引起反思。
  来自上海、安徽、深圳等地大型综艺节目制作人还指出,真人秀展示的应当是在特定时空下参与者的真实直观反应,那些充斥着哭哭啼啼、扭扭捏捏的“秀”,并非真正的中国特色,荒腔走板,该歇歇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