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新闻评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微笑”官员背后不只是冷漠
儿童不免票是政策打架乘客买单
亿元“航母”终搁浅源于政府角色错位
2013年08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笑”官员背后不只是冷漠



    □本报评论员 李帆 
  老人跪地太过沉重,官员当心怀痛感,可他反而面露笑容,看上去太过冷漠。正是在反感情绪的推动下,在官员身上冠以“微笑”的头衔总能引起一片哗然。同官员“艳照门”、“房族”等如出一辙,“微笑”官员陷入了运动式监督的“俗套”之中。民众过度依赖博眼球式监督将官员推至民众监督的目光之下,归根结底,暴露出的是“监督焦虑”。
  “7旬老人抱腿不放,而领导却满脸微笑。”7月29日,这则配图微博引来无数网友的关注。7月31日记者了解到,微博中的这位领导是广元市城乡规划和住房保障局房管处处长欧昌福。“微笑处长”回应称:照片只是瞬间表情,自己随即扶起了老人,问心无愧。
           (本报今日A24版)
  对于官员不合时宜的微笑,我们不会感到陌生。一起交通事故的现场,“微笑局长”杨达才的冷漠一笑让他陷入众人唾弃的泥潭中,更出人意料的是,一起万人搜“表”的反腐“战争”拉开了帷幕。如今,“微笑处长”又重出江湖,他不仅让民众看到了部分官员的“绝情”,监督方式的匮乏也跃然纸上。
  最近因笑惹祸的,其实不止“微笑处长”。武汉11岁男童小志在某小区蓄水池不幸溺亡,其父母与街道干部协商时,发现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朱大立“面露笑容”,其诚意便因此饱受质疑。当地官方的回应更是令人大跌眼镜:朱大立天生一副笑眯眯的“福相”,引发误会。
  读罢两则新闻,剧情大同小异。两位官员,都因不太合时宜的笑,落下“冷血”之名,也成了舆论靶心。公众怒斥,无疑是基于经验化判断:男童溺亡、老人跪地,都太过沉重,官员当心怀痛感,可在现场,他们非但未见哀色,反而面露笑容,这看上去不合情理。正是在民众反感情绪的推动下,在官员身上冠以“微笑”的头衔总能引起一片哗然,万众瞩目之下,官员自然难逃追责,而民众权益也能群众的监督之下得以维护。
  因此,在笔者看来,无论是对“微笑处长”,还是对面露微笑的朱大立,网民紧盯官员的笑脸,意在凭借引人注目的“微笑”将官员推至民众监督的目光之下,已消除传统监督渠道“暗箱操作”的可能。从官员形形色色的“艳照门”,到代代相传的“房族”,都陷入了运动式监督的“俗套”之中。当先河一旦被开启成为网络热点,如出一辙的举报便接二连三。而民众之所以抓着这些“稻草”不放,归根结底,暴露出的是“监督焦虑”,通过传统举报方式,恐难起到如此立竿见影之效。
  由此可见,官员“微笑”的背后,不仅是他们的冷漠,也是民众过度依赖博眼球式监督的无奈。倘若官员只是吸取了表面教训而一脸严肃,其内心的冷漠却依旧存在,届时,民众监督是否将陷入无计可施的尴尬呢?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