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李清照纪念馆,回望她与赵明诚在青州度过的悠闲时光 900年前大宋的夜里,那时的李清照应该正和丈夫赵明诚在归来堂里猜句罚茗,杯倾茶泼,或者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或许相对于一生的颠沛流离来说,在位于青州的这个小小的“世外桃源”中,李清照度过了她一生中最安闲、快乐的14年,写下了她生平最优美的词。1127年,李清照卷起铺盖,拉着十五车古器书籍离开青州,她留给了青州呢喃的春梦,一地的诗词,和满腔的心血情感。7月30日,记者走进位于范公亭内的李清照纪念馆,重温了她那温情、愉快的14年。
图1:归来堂。 图2:李清照纪念馆大门。 图3:归来堂内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的雕塑。 纪念馆 古朴清静,现李清照夫妇当年生活场景 穿过清静幽雅的长廊,透过临水斜掩的垂柳,仿佛看到当年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正在眼前,目望远方,背倚石柱悠悠吟词…… 7月30日,记者走进范公亭内的李清照纪念馆,相传李清照和他的丈夫赵明诚在这处僻静之地曾居住了14年之久。从1107年到1121年,或许对于李清照颠沛流离的一生来说,是再难得不过的安闲日子了。 走进纪念馆,只见这是一个仿宋建筑的四合院,院落很小,正厅就是李清照曾经在《金石录后序》中提到的“归来堂”。在这里居住的14年,是他们夫妻生活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他们来到青州,远离了朝廷政治,远离了家族纷扰,宛若来到了世外桃源,因此李清照就以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为她的住处取名“归来堂”,又取陶辞内的“审容膝之易安”,为内室命名“易安室”,后来她也就干脆自称“易安居士”。 归来堂共三间,室内四壁挂着一些赞颂李清照的古今名人撰写的手迹,右侧有一间十分雅净的房间,里面放有一张木床。大堂的左侧也有一间同等大小的房间,里面有李清照与赵明诚的汉白玉雕塑。李清照坐在古琴前正专心地演奏,赵明诚则立在妻子身后在专注地聆听,琴声和着窗外箫箫的风声雨声,构成了一曲美妙的天籁之音。 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宋徽宗大观元年,也就是公元1107年,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随夫金石家赵明诚移居青州。后来为了纪念她,1988年在范公亭内的顺河楼北建立了李清照纪念馆。 这处古色古香的仿宋建筑风格院落是由中国著名园林设计专家周培正先生设计的。总占地面积为1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包括吟风榭、文书斋、漱玉堂、海棠轩、燕寝凝香、碑廊、易安楼等15组建筑,吸收了苏州园林之精华,又处处呈现出鲜明的宋代建筑风格。自1997年5月落成对外开放以来,被众多游人称之为镶嵌在中国北方的一颗仿宋江南民居建筑的璀璨明珠,同时,它也是一处进行李清照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 迄今为止,清照园在我国现有济南、青州、金华、章丘等地四座,其中李清照纪念馆规模最大。 遥想当年 居此14年,醉心金石书画享悠闲生活 据了解,其实,李、赵二人都不是青州人。李清照,老家济南,父亲李格非官居礼部员外郎,赵明诚是诸城人,父亲赵挺之也是朝廷命官。两家同朝为官,都住在京都汴京(现河南开封)。当时,朝廷腐败,官场里争权夺利的斗争十分激烈。公元1107年,赵挺之受奸臣蔡京等人诬陷,丢官丧命,赵明诚同两个哥哥也被罢了官,京城里没了存身之地,但是赵挺之在青州还拥有一处宅院,再加上赵明诚的外祖父还是青州人,所以赵氏兄弟遭难之后,便携家带口,回到了青州定居。 仕途坎坷,家境逆变,这对于有崇高志趣的李、赵两人来说,却丝毫不意味着挫折,相反倒使得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发展自己的爱好。相传夫妇俩省吃俭用,醉心于金石书画的搜集和整理,如果在集市上见到一件有价值的文物,一时手头又没有足够的钱,宁肯脱下身上的衣物卖掉,也要把心爱的宝贝买到手。 邻家只要见到赵明诚身上没了外衣,依然兴致勃勃地往家走,就知道两口子又得到一件什么“宝贝”了。而他们每得到一件珍贵的书籍、字画或者是金石,就常常高兴地像小孩子,有时连饭都顾不得吃,赶紧忙着校勘、裱糊或者摩洗、修整,认真地研究、保存。 对于这种愉快而充实的生活,他们十分珍惜,李清照曾不止一次地向别人表示,她情愿这样生活一辈子。其实,早在他们赵氏一家回到青州四五年的时候,奸臣蔡京就被赶下了台,朝廷接受赵母郭氏的申诉,替赵挺之恢复了名誉,赵明诚的两个哥哥先后回到京城复职,母亲郭氏也跟着去了,只有赵明诚夫妻俩心甘情愿地一住就是14年。 诗词留存 珍爱青州,李清照写下一生最美的词 记者走出范公亭大门一直往北去,穿绿阴,过小桥,行约百米就到了顺河楼,这是一座亮窗出厦、三楹单层的古代建筑,它顺河而建,踞于石砌高台之上,远观似楼而得名。相传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就常到顺河楼游赏,在这里吟诗对句,怀古思今。 他们还常常在归来堂前的花月之下,对酒赏花,唱和诗词。住在青州的14年中,他们收集了大量珍贵书籍、字画、金石之物,写出了著名的《金石录》30卷。 青州屏居,李清照写出了她一生中最美的词,《醉花荫》、《一剪梅》和《凤凰台上忆吹萧》,并撰写了《词论》,对同时代的词人们做了大胆评介,别成一家。其中,《一剪梅》是她离开青州的前一晚所作。 在宋徽宗宣和三年,也就是公元1121年,抵不住朝廷的再三催促,赵明诚再次出仕了。赵明诚先行走后,李清照对十几个屋子的古器书籍进行了整理。 随后不久,李清照也卷起铺盖卷,拉着十五车古器书籍离开了青州。夫妻俩先到莱州,后又到了淄州。 易安居士李清照在青州度过了她最安定、闲适的青年时光,直至晚年,她依然不能忘怀在青州时的旧事。“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那是作为一个女人和才女所能得到的最大幸福——如挚友般的爱人、共同爱好的事业和自我才华的充分展现。 文/图 本报记者 贾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