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近来媒体频繁报道的范仲庵、欧阳修、李清照等大多是外藉官员,诗人和词作家。而土生土长在我们山东的文臣武将,如王曾、邢玠、赵秉忠等,相比之下报道较为稀少。为此笔者把公元1592年“抗倭援朝”时青州人邢玠的战绩讲来充实一下我们山东的人才队伍。 当你漫步古城青州街头时,在原来的云门剧院对面路北会发现有一小巷,巷口路牌标有邢玠口三字(现已拆迁)。明朝万历年间在此巷内出了一位战功卓著的抗倭名将邢玠,也是继名震中外的名将戚继光之后,鲜为人知的、唯一境外作战的明代又一齐鲁籍抗倭名将。 邢玠字搢伯,又字崑田,青州城里人,明隆庆五年(1571年)举进士,授密云县知县。万历五年(1577年)鞑靼俺答汗别有用心,要去青海,邢玠上书陈述利害关系,被皇帝提拔为御史,巡抚甘肃。后任山西右布政史(负责省民政、财政的官史)又任右俭御史、巡抚大同。因屡立战功升任南京兵部侍郎,平定播州宣抚史杨应龙叛变后,升为右御史。著有“征东议”、“崇俭录”等书。 明神宗万历三十年(1592年),日本丰臣秀吉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命加藤正清、小西长行趁朝鲜“东正党”起义内乱之机大举进犯朝鲜,一度攻陷釜山、王京(汉城)开城、平壤等重镇。朝鲜王逃至新义州,向明求援,明神宗认为此时已危及大明安全,便命蓟辽总督(当时朝鲜为大明藩属国)邢玠为兵部尚书(国防部长)。麻贵为提督,杨镐为主将,入朝抗倭,同时邢玠又奏请朝庭加派水师。不久,陈琳带广东水师名将邓子龙也开赴朝鲜。经过艰苦奋战把敌人逼到沿海一带。 这年冬天,邢玠命各路猛攻敌酋加藤正清,加藤正清不敌逃往海岛,邢玠命围而不打,引诱石曼子率残部来救,最后邢玠集中优势兵力一阵强攻猛打,歼灭敌人数万名,击毁战舰900多艘,加藤正清、小西长行狼狈逃回日本。邢玠趁势扫清残敌及其设施,奏报朝庭。 明神宗闻报大喜,颁令回朝。回国之日他亲自上午门城楼接受献俘,并对全体将士大加稿赏。朝鲜人民为纪念邢玠的丰功伟绩,在釜山铸铜柱并立祠绘像,常年祭祀,邢玠的丰功伟绩一直在朝鲜人民口中传颂。 明万历四十年(1612)邢玠病逝举国悲恸,皇帝颁召封邢玠为太子太保,赐御葬。邢玠墓位于青州城东南角,今青州云门山街道的扈庙村。墓道长百米,御碑、华表、石人石马、石羊、石像矗立在两侧威武壮观。今青州城内的将军巷、邢玠口和城南的将军山,皆为朝廷为纪念邢玠将军而命名(古时如跨品级乱取名是要“灭门”的)。 后来,文革陵墓被毁,后又多次被盗。有关部门为势弘扬爱国主义,在前些年修复了原貌,同时又建邢玠将军骑马戎装象于青山缘水间,让游客在玩的同时,无意中又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也为云驼景区增添一个新的景点。 孙道德
|
|
|
|
|